
中國內地醫藥市場規模預計從2023年14.48萬億元增至2024年17.4萬億元,AI研發藥物市場規模2024年7.3億元,預計2028年達58.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8.5%)。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中國藥企71項原創研究入選,對外授權交易金額達501億美元(同比增136%)。
事實要點:
▷ 2023年內地大健康市場規模14.48萬億元,2024年預計增至17.4萬億元(《經濟日報》引述研究數據)
▷ AI縮短新藥研發周期:傳統需9.5-15年,AI後降至4.4-9.1年,節省40%-60%時間(艾瑞諮詢數據)
▷ AI研發藥物市場規模2024年7.3億元,預計2028年達58.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68.5%,頭豹研究院報告)
▷ 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上,中國藥企71項原創研究入選,11項以重磅會議形式公布
▷ 2024年1-6月中國藥企對外授權交易金額501億美元(同比增136%,醫藥魔方數據)
內地醫藥市場迅速增長,而且透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縮短研發新藥時間及加快開拓市場。此外,內地藥企原創藥揚威今年美國腫瘤醫學會年會,吸引不少美國大藥廠有意合作和投資。因此,預料有利內地醫藥板塊的表現。
*內地呈老齡化趨勢,醫藥需求持續增加*
內地居民對醫療的需求持續增加,據內地媒體《經濟日報》引述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估計,內地大健康市場規模將由2023年的14.4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升至今年的17.4萬億元。當中,值得留意的是內地老年人口增加,對醫療需求上升。據研究老年人口的育媧人口研究發表的《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預計,內地將在2030年左右進入佔比逾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升至2060年的約37.4%。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及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等多局指出,內地主要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慢性阻塞肺疾病。市場估計隨著內地老年人口持續增加,對相關的醫藥需求將變得殷切,支持內地醫藥板塊表現。
*內地透過AI縮短研發新藥時間及開拓市場*
內地近年積極透過AI縮減新藥研發時間。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於今年3月的兩會中表示,要持續推動「人工智能+」行動,生物製造成為焦點。據數據研究機構艾瑞諮詢(iResearch)的資料顯示,傳統新藥研發的周期大約9.5年至15年,但引入AI後,可望把研發新藥的周期縮減到4.4年至9.1年。同一機構指出,AI主要可在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及臨床研究的流程上,大約節省40%至60%時間。據資料研究機構頭豹研究院於2024年發表的《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藥物發現與開發行業概覽》報告預期,內地透過AI研發的醫藥市場規模,將由2024年的7.3億元,升至2028年的58.6億元,期內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68.5%。因此,預料內地將積極透過AI縮減研發新藥時間,其市場規模亦將明顯上升。
*內地藥企揚威美國腫瘤醫學會年會*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於每年5月底至6月初舉行年會,在今年舉行的年會上,中國藥企合共有71項原創研究獲納入口頭發言環節,當中有11個研究以重磅研究會議形式公布。據市場統計,內地有兩間大型藥廠於該年會後,與兩間美國藥企達成合作,達成全球開發、生產及商業化獨家授權協議。當中,一間內地大型藥廠的潛在合作或可收取最高20.75億美元。另外,美國某大型藥廠與內地一間大型藥廠達成協議後,認購有關內地藥廠的股份,涉及資金達到1億美元。根據醫藥數據研究機構醫藥魔方的資料指出,截至今年6月中,內地藥企對外授權的交易金額已經達到501億元美元,不但按年升136%,更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有關交易金額。由此可見,內地創新醫藥的研究具競爭力,而未來在國際藥業研究方面或有更大成就,帶動內地藥業板塊表現。
資料來源:內地《經濟日報》、首都超大城市治理研究院、育媧人口研究、《中國人口預測報告2023》、中國工信部、艾瑞諮詢(iResearch)、頭豹研究院、《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藥物發現與開發行業概覽》、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醫藥魔方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證券業務部分析員 葉澤恒》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