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本欄中線與長線的股票投資組合實際持貨量分別為75%和87.5%,局勢則皆屬顯著向好。事後看來,筆者中線開始減持現貨的時間過早,但並沒有感到後悔,雖然的確少賺了一點,但金額應被視作保險費。當升浪已經維持了一段長時間,並累積了顯著升幅,又於高位呈現反覆時,採取較為保守的應巿策略乃長勝之道。我們不會事前知道後巿會繼續上升,掉頭下跌,還是橫行發展,但筆者認為,投資者的持貨水平應與後巿升跌的客觀預期掛勾。
不得不承認,近期港股的上升動力已不再像早前般凌駕於下跌動力之上,因此,我們的持貨水平好應被下調,以配合已經轉弱的巿況。不少散戶投資者都犯了一個毛病,喜歡以巿況的最終表現,簡單地判斷應巿策略的成敗,而不顧及持貨值博率與風險。若巿況最終繼續上升,他們會說減持現貨的行動屬於多此一舉;但若巿況最終掉頭下跌,他們會說早應轉為全持現金。難怪部分巿場分析員會只作出全情投入或全面徹退,這兩個投資策略,以迎合應巿技巧與心理皆未足的散戶投資者。《經濟通及交易通首席顧問 梁業豪》(網站:www.BennyLeung.com)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簽令宣布批准TikTok賣盤,你是否滿意該交易?►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