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金管局19日指銀行偵測詐騙案由2024年上半年571宗增至2025年上半年1811宗,平均損失金額從117萬降至75萬,相關法例6月通過,年底前落實信息交換機制。
事實要點:
▷ 2025年上半年銀行偵測詐騙案1811宗(較2024年同期增2.2倍),偵測率從2.9%升至8.7%
▷ 2025年每案平均損失75萬港元(較2024年117萬降36%)
▷ 詐騙防範法例修訂2024年6月通過,目標年底前擴展FINEST平台至全數零售銀行
▷ 14家零售銀行已推出「智安存」防騙措施,10家銀行優先過渡至新信息交換機制
▷ 2024年第二季多數銀行實施「網銀安全ABC」措施,包括取消可疑轉帳功能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該局持續關注詐騙的最新手法,並已經要求銀行因應詐騙手法的轉變,更新和加強它們的防騙偵測和管控措施,亦指看到銀行偵測發現的詐騙宗數由2024年上半年的571宗,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811宗,增幅超過兩倍,銀行偵測發現個案佔整體個案的比例,由2024年的2.9%上升至2025年的8.7%,而由於銀行提早介入,每宗案件的平均損失金額由2024年的117萬元下降36%至2025年的75萬元。
他指出,金管局致力促進銀行間的信息交換,完善詐騙相關的數據資料庫,讓銀行可以更加迅速地阻截可疑交易。相關法例修訂已經於6月獲得立法會通過,局方將爭取在年底前落實措施,透過更廣泛的信息交換,進一步提升銀行打擊詐騙的能力。局方初期的目標是讓現時已經在FINEST(銀行間信息交換平台)參與的10家銀行先過渡至新機制,之後逐步擴展至所有零售銀行。局方已經要求未參與的零售銀行提早準備並更新其系統,以便能盡早參與。
他提及,在銀行業界支持下,現時已經有14家零售銀行包括實體及數字銀行以暫行方式推出「智安存」保護措施,提早支援客戶防騙。此外,局方在今年4月公布了一系列提升網上銀行安全性的新措施,簡稱為「網銀安全ABC」。這些措施包括(A)要求銀行採用手機應用程式認證來替代傳統的手機短訊一次性密碼,(B)容許客戶根據自身需要選擇停用某些較高詐騙風險的網上銀行功能,例如第三方大額轉帳,以及(C)取消可疑轉帳。大部分零售銀行已經在第二季推出「Cancel可疑轉帳」。銀行將會在年內陸續推出餘下措施。
《經濟通通訊社19日專訊》
【你點睇?】新田科技城發展區發現明朝古墓群,有團體倡當局修改規劃,原址保留,你是否贊成?►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