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香港發展局18日提出龍鼓灘及屯門西新發展計劃,總面積301公頃(填海190公頃+改造111公頃),定位「智綠產業港」聚焦四大產業,2028年啟動填海,2029年供首批用地。
事實要點:
▷ 總發展面積301公頃(填海190公頃+現地改造111公頃)。
▷ 四大產業佔地32-54公頃:綠色能源、先進建造、循環經濟、物流/內河碼頭。
▷ 龍鼓灘填海縮減至145公頃(原220公頃),屯門西填海增至45公頃(原40公頃)。
▷ 新建跨灣橋連接龍鼓灘與龍門路,遷移屯門貨物裝卸區釋放4公頃土地。
▷ 公眾諮詢下月初啟動,目標2028年初填海、2029年供地。
標題:發展局提龍鼓灘及屯門西301公頃發展方案 聚焦四大產業
發佈時間:18日
內文:經濟通通訊社報導。
發展局建議在龍鼓灘及屯門西提供總面積約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其中包括近岸填海造地約190公頃(龍鼓灘約145公頃、屯門西約45公頃),並改造約111公頃現有土地。該計劃以「智綠產業港」為定位,聚焦四個具增長潛力的核心產業: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以及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各產業佔地約32至54公頃。政府擬採用現代化「園區式發展」模式,營造有別於傳統工業區的格局。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為改善交通連接,將興建全新跨灣橋,連接龍鼓灘填海區至龍門路。此外,計劃將現有屯門公眾貨物裝卸區搬遷至屯門西填海區,釋放屯門第16區約4公頃土地的發展潛力。
根據方案,龍鼓灘近岸填海面積約145公頃,較2020年原方案減少三分之一;內河碼頭填海面積則由40公頃輕微上調至約45公頃,以提供足夠沿海地段供產業發展。發展局表示,早前曾考慮屯門西以住宅發展為主,但經諮詢持份者及業界,決定善用該區地理優勢,提供更多空間發展產業。
發展局強調,考慮到屯門西以工業為主,住宅發展與周邊產業用途未必兼容,且受鄰近機場高度限制,因此不會用作住宅發展。龍鼓灘填海範圍亦從原建議220公頃減至145公頃,以保留龍鼓灣原貌。
政府計劃於下月初展開兩個月公眾諮詢,明年內展開改劃等程序,目標在2028年初展開龍鼓灘填海工程,並於2029年產出首批用地。
《經濟通通訊社18日專訊》
【你點睇?】日揆言論引發中日關係惡化,當局更新外遊警示呼籲赴日提高警惕。你短期內會否赴日旅行?► 立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