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發佈時間:21日
核心摘要:
中國內地稅務局今年要求部分港美股投資者按20%稅率補繳境外投資收益稅款,最高單筆補繳及滯納金達141.3萬元,並通過CRS系統獲取收入信息。
事實要點:
▷ 四地稅務局3月26日通報案例:單筆最高補繳及滯納金141.3萬元(另三筆為18.48萬、126.38萬、12.72萬)。
▷ 港股通轉讓差價所得暫免個稅至2027年底,但無法參與打新及部分新股交易。
▷ 境外利息、股息、財產轉讓等所得適用20%稅率,需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 中國通過CRS系統(OECD 2014年制定)自動交換外國金融帳戶信息。
內地官媒《證券時報》報道,今年以來,部分港美股投資者陸續接到當地稅務局的補稅通知,要求其境外投資收益按20%稅率補繳稅款。據了解,目前這一通知主要涉及一些「大戶」,從前期各地稅務部門公布的一些案例來看,需補繳的稅款及滯納金為十餘萬元(人民幣.下同)乃至上百萬元不等。
不少直接投資港股的投資者開始考慮轉向港股通渠道。目前港股通交易港股,在轉讓差價所得方面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有效期截止到2027年12月31日。不過,美股投資者則沒有這項選擇。業內人士分析,這一趨勢可能對富途證券、老虎證券等主打境外投資的互聯網券商帶來顯著業務壓力。
此外,相比較於直接投資港股,港股通也存在一些「劣勢」,比如不能參與港股打新,也不能交易部分剛上市新股或相關指標不能加入港股通的公司。
*對境外所得進行納稅並非新政,通過CRS系統獲收入信息*
這一場補稅風波在此前已有徵兆。今年3月26日,湖北、山東、上海、浙江等四地稅務局同步發布了一份依法對未申報境外所得的納稅人開展風險應對的消息,在文字表述上,四份消息基本一致,但並未披露該補稅行為是否為投資港美股所產生。這四份消息顯示,有4名境內居民分別補繳稅款及滯納金18.48萬元、126.38萬元、12.72萬元、141.3萬元。不少尚未收到補稅通知的港美股投資者目前心態忐忑。有港股投資者表示:「最近持續在搜索相關信息,挺擔心突然收到補稅通知。不過目前還是虧損狀態,理論上應該是不用補稅。」
事實上,對境外所得進行納稅並非新政。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關於境外所得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等,居民個人的應稅所得包括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其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境外所得部分不與境內所得合併,分別單獨計算應納稅額。
據悉,中國稅務機關獲取居民境外收入信息的主要渠道是CRS系統。這一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2014年制定的國際稅收合作機制,要求參與國金融機構識別並申報外國稅務居民的金融帳戶信息,比如說,當中國稅務居民在CRS參與方的金融機構開設帳戶時,相關帳戶信息將通過CRS機制自動交換至中國稅務機關。業內人士表示,「CRS已經實施多年了,並非今年才啟動,只是之前監管比較寬鬆,仍在摸底階段,現在開始強化監管了。」
《經濟通通訊社21日專訊》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