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香港醫管局2023至24年透過科技應用、統一採購及議價措施,節省至少10億港元開支,七成藥廠同意降價20%,AI減三成工作量,能源消耗降7%。
事實要點:
▷ 醫管局兩年累計節省逾10億港元(含採購降10%、藥價降20%)。
▷ 70%藥廠同意降價(癌症藥物為主),平均降幅達20%。
▷ 醫療儀器採購開支57億港元,統一採購後整體降10%。
▷ AI生成報告省40%文書時間及30%工作量,需經醫生覆核。
▷ 2023年能源消耗降7%(原目標5%),用電量目標2035年減20%。
標題:醫管局兩年省10億開支 七成藥廠降價兩成
發佈時間:經濟通通訊社21日專訊
內文:如原文所述(略)
醫管局表示,過去兩年透過應用資訊科技精簡行政程序、加強藥物儀器採購和能源管理等措施,提升運作表現和效益,初步粗略估計可節省至少10億元開支。
*七成藥廠願減價,平均減幅達20%*
其中,醫療儀器採購引入更多供應商促進價格和質素競爭,包括內地和海外供應商,並推行更多統一採購,令採購開支整體減少至少一成。醫管局表示,2023至24年度用於在醫療儀器採購和維修保養的開支高達57億元。當局亦成立「成本評估小組」,參考科學研究數據和內地醫保價格等指標,與藥廠議價,結果有70%藥廠願意減價,主要是治療癌症藥物,平均減幅多達20%。
藥物採購招標量亦由1200種增加至1400種,價低者得,但同時確保安全質量和成效,並開拓更多非原廠或副廠藥供應源頭,主動聯絡內地和海外藥廠引入新科技藥物,令病人有更多選擇。
*透過AI減少逾三成工作量*
此外,醫管局近月透過人工智能生成醫療報告和出院報告,相比以人手處理,可減少四成文書時間和超過三成工作量,但強調每次正式發出報告前,會先經醫生檢視,至於涉及較複雜的臨床判斷,則屬於醫生專業範籌,人工智能不能取代。另外,醫管局透過人工智能風險預警系統,根據病人風險預測,制定針對性治療計劃,改善治療成效和縮短住院日數。
能源方面,醫管局在2023年已節省7%能源消耗量,超過原訂5%的目標,近年繼續透過創新科技推行節能措施,例如利用太陽能、氫能和堆填氣體發電,使用節能電器產品,目標2035年減少大約20%用電量。
《經濟通通訊社21日專訊》
【你點睇?】俄朝領袖會談,金正恩表示願盡力助俄,並稱之為兄弟間義務。你認為朝俄緊密關係會促進半島和平,還是刺激南北對峙?►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