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議題續困全球 華控疫情可增速
03/01/2023
一元復始,萬象卻暫未能更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警告,美國、歐洲、和中國經濟均正放緩,今年恐較去年「更加困難」。烏克蘭元旦受到無人機連環轟炸後,已持續近1年的俄烏戰事,今年幾可肯定續困擾全球,但對於中美發展勢頭,各界暫仍顯得審慎樂觀,尤其內地只要妥善管控疫情,料能穩步重回升軌。
圍繞環球三大支柱的前景,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美媒訪問指出,中國去年的增長,很可能罕有地只有環球平均,而新冠感染未來數月恐如「叢林大火」擴散,對當地、區域以及全球經濟,均造成負面影響。
IMF有責任敲響經濟警報,以供各國參考,惟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透露,去年國內生產值料逾120萬億元人民幣,等於按年至少增長4.4%,也意味IMF此前預測內地與全球一樣,只擴張3.2%,看得太淡。
大城高峰已過 春運回鄉傳播
內地上月改變疫策後,感染人數驟升,但仔細審視拆解數據,上海交通大學率領的研究推算,廣州11月底已越過疫峰,京滬渝等城市亦應在上月見頂,僅甘肅、青海等內陸地區、中小城鎮和農鄉,才因農曆新年歸鄉潮,本月稍後始迎來高峰。
國家衞健委認同,農村地域寬廣、人口龐大,人均資源卻有限,首要保證藥物至少能涵蓋春運,重症者也要起碼可以轉送縣級醫院。上海交通大學也促請增撥資源加快診斷,尤要保障郊區高危病患,都可及時服用特效藥。
雖然今年首季經濟勢將受限,市場普遍預期隨後加快擴張,全年可升4.8%,高盛更大幅上調預測至5.2%,主因政府提早開放,刺激消費等反彈。
內地展望憂中帶喜,美國亦是參差斑駁。當地通脹縱已從高位回落,惟聯儲局大手加息後,仍要在平抑熾熱就業市場,以及避免用藥過猛之間,苦求平衡,卻未知終點何在,不少分析指今年很難避免技術性衰退。
而且,正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警告,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在當前地緣政局轉變下已然瀕死。白宮漠視自然分工推動中美脫鈎、妨礙人才自由流入所造成的物價衝擊,實非加息了得。
倘若美國的通脹煩惱看似縈繞不散,歐洲在俄烏戰事更是完全泥足深陷。無論是俄方於新年演講誓言打敗「新納粹」,抑或烏方聲言終必取勝,都令人猶如重回去年5月蘇聯紅軍「勝利日」紀念時的境況。加上歐盟及成員國堅定公開撑烏,各方皆沒嘗試鋪設任何下台階,戰事惟恐一直以無人機互炸,糾纏下去。
俄烏恐累全球 美遏華自招損
據會計聯盟RSM評估,要是環球今年會嚴重衰退,肇因很可能是俄烏交戰大削環球能源供應,再次造成沉重供應側衝擊。
有別俄烏為新仇舊恨各不相讓,美國因長遠戰略部署堅持遏華,內地眼下明顯更有迴旋空間,調撥醫療資源全力抗擊疫情,其後亦尚有餘裕以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等板斧,加碼促進增長。
【你點睇?】中國上周舉行閱兵,特朗普隨後周五簽令將國防部更名為戰爭部。你認為兩者是否相關?►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