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藍圖邁首步 燃點希望助建港
21/12/2022
本港歷來首份青年發展藍圖昨日出爐,邁出第一步證明重視年輕呼聲。現屆政府改組架構時,把青年政策統合成局,早為主動回應新世代所面臨的挑戰奠基,今次創設青年專員、青年儀表板等新猷,更有助官民看清楚對方。藍圖在年輕人生活上最重要的「四業」,即學業、就業、置業和創業,皆以他們為本位詳細着墨,申明要協助燃點希望,鼓勵追夢貢獻。
協助生涯規劃 指示潛在機遇
民青局在藍圖開宗明義,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寄語,青年興,則香港興。然而,2019年社會事件和新冠疫情接踵而至,年輕人難免對自身和本港的發展和未來,浮現疑慮。
全港有215萬名12至39歲青年,本是推動社會發展生力軍,惟近年外流的勞動力,泰半是他們。青年協會近日訪問相若年齡群,結果仍有近6成想移民,近7成自覺無力影響政府政策。
不過,藍圖從事前諮詢開始,已嘗試積極聆聽、反映青年聲音,今後更會擴大接受年輕人自薦的諮詢委員會兩倍至180個,同時助力人才孵化。
青年政策往昔散落於不同政策局,現屆政府統合成專局外,更增設青年專員,統籌及聯繫各界,將按需要更新藍圖所羅列的逾160項措施。民青局創建青年儀表板,分門別類列出四業等不同範疇的統計數據,有助跨局分析長期趨勢變化,以小見大。
在教育層面,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牽頭的共創明「Teen」師友計劃,固然是政商民三方合力襄助弱勢學生的旗艦項目,但民青局準備動用1億元,加強青年人生涯規劃,培養正向思維,也甚具規模和意義。
本地公開試的狀元、精英,長年競相學醫,皆因憧憬職途高薪安穩。民青局放眼2024年年底至少一半政府部門定期舉辦活動,將有助青少年認識不同傳統和新興專業的潛力,訂立更開闊多元的目標。
煩住屋礙想像 也礙冒險創業
圍繞就業,國家在「十四五規劃」確立了本港8大中心定位,金融、創科、貿易、知識產權等範疇皆必前途無限,當中發展始終有快慢。藍圖正好為他們指路,如提醒政府為推動國際航運中心,將設「海事人才培訓資助計劃」,毋須負笈海外,也可進修成為本地依然稀缺的海事律師。
針對住屋問題,藍圖最搶眼的數據,正是指出青年與父母同住比率,10年間已大升10個百分點至52.7%。民青局指出,青年宿舍計劃將擴至酒店和旅館,以期未來5年額外提供約3,000個宿位;下財年賣地計劃亦會再次劃出上車門檻較低的「首置」項目。
港大青年發展學者黃蔚澄指出,倘若一個人從青少年到成年期,都要煩惱安身居所,未來會減少承擔風險,想像力也會受限。雖然全城近年更趨鼓勵、以至追捧在本港和大灣區創業,數據反映,高達93.5%港青以僱員身份謀活,與十年前一模一樣,僱主佔比反由2.4%跌至1.4%,僅自營作業者錄升幅,底因值得深思。
港府的活動據指每年吸引7萬青年人次參與,民青局局長麥美娟矢言,未來要普及化、系統化,加強與他們連繫溝通,「唔係各自去燒煙花,燒完就bye bye!」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