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信心擴內需 深化改革促發展
19/12/2022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日前結束,申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中央政府明年所定的五大目標,罕有以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居首,反映當局放眼,待新冠疫情緩穩後,透過短中期刺激措施,帶動消費與經濟反彈。然而,要長遠提振居民、民企信心,仍仰賴不同改革,穩住各方對前景的看法,令大家同心為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一起努力。
促消費初居首 取代金融穩定
有別過去中經會普遍以宏觀經濟政策、金融穩定為先,中央今年突破慣例,把擴大內需視為明年頂頭任務。國際貨幣基金會原副總裁朱民分析,消費和房地產是今年總體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的兩大缺口。
雖然內地已減少檢測和封控,但隨着新冠確診上升,民眾留家避疫,11月消費跌幅始終擴大至5.9%,有違當前「以內促外」特別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的新方向。
中經會申明,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即時的政策支持上,既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綠色發展一類新消費,也包括住房改善、養老服務等傳統消費。深圳、廣州、成都等地近日紛紛向居民及旅客派發消費券後,有專家更倡議,可進一步向指定群體發放收入補貼。
在美國,經濟重新開放復常後,民眾利用疫下儲蓄大舉消費,撑住了增長。以內地當前住戶存款總量、增幅等,均正處歷史高位,明年次季疫情回落後,相信消費不難從谷底反彈,也令財金界憧憬,內地明年增長起碼可達4、5%,防範環球在美歐失速下陷入衰退。
問題是,反全球化、中西方脫鈎風險下,難免限制內地長遠出口動力,令消費和投資皆要擔起更大的角色,內地才能如願達成中共二十大的目標,2035年達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比15年前人均收入倍增,即年均要增長4.7%。
今次中經會有不少論調市場頗為受落,有助穩住信心,如對外表明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明文指出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繼續打開大門。對內要求確保民企在制度和法律上與國企平視,可望鼓勵萎靡的民營經濟投資重新上馬,也有利避免再有類似房企資金鏈斷裂,民營尤為受困的情況。
緊接副總理劉鶴,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前天也形容,房地產是支柱產業,不是別的產業可以比肩,理應加大金融支持,保持總體穩定,明顯致力引導市場預期和信心雙雙回暖。
屢提房產重要 求平穩軟着陸
房地產業作為製造業的重要終端需求,對上游如建材的拉動不可忽視。盡管中經會仍有談及「房住不炒」,但顯然更聚焦行業中長期平穩軟着陸,連帶種種刺激經濟恢復的舉措,顯著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等目標,均有利推動大眾重拾「上車」意願。
中央強調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綫,不僅已宣布的政策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可紓解置業組織家庭的壓力,也令朱民等不少專家寄望,當局可致力重啟因疫情擱置的長遠改革,如加快戶籍改革,使全國高達10%住在城市卻沒戶口的人,可享有更多福利,積極提升一般消費,以至大手買樓。
【你點睇?】本港辦沙特超級盃獲國際關注,當局擬優化M品牌資助並聚焦國際賽,你認為本港應否繼續投入爭取國際體育盛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