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開啓新篇章 獎優罰劣交結果
20/10/2022
特首李家超昨發表首份施政報告,一如競選承諾訂立多項關鍵績效指標(KPI),在他與不少市民最重視的土地房屋範疇,更交出縮短公屋輪候隊伍至4.5年等紮實目標,令人憧憬本港終可開啟新篇章。奠定了好開局後,當局接續更要有清晰機制檢視進展,適時問責,獎優罰劣,始能確保最終交出結果。
提高治理水平 KPI助監進度
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施政報告有相當篇幅落在當中「四大希望」之首的「提高治理水平」,如新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多個督導委員會,成立特首政策組加強長遠研究能力,特首更履行競選承諾,「以結果為目標」,制定了包括KPI在內共110個指標。
有別政府目標過往每每散落於專題網站、立法會政策文件,今次施政報告增設附件,按主責工作組、政策局,分門別類臚列公營房屋、公務員制度、經濟、教育等不同指標,確是更一目了然。
盡管房委會的公屋3年上樓目標暫未成真,李家超提出,未來5年要興建3萬伙「簡約公屋」,輪候公屋滿3年即可申請,可說不再任由土地房策長期頭輕腳重,市民續困於劏房等不適切單位。至於連年反覆增長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也明確「封頂」,房屋局須在4年內,由6年降至約4.5年。
李家超強調,有了時間、數量或績效指標,便可監察進度,因應法律程序、權責分布等客觀因素,及早修正、改進。
然而,施政報告在醫院、體育發展、文化藝術等範疇,皆設有十年長期藍圖,新冠疫下特別嚴峻的病床、安老宿位,按計劃均是2027年才須完成增量,難免令人憂慮即使整個管治團隊皆「非常有承擔」,但一旦任何指標落空,仍可能隨政府換屆不了了之。
政府要能做事、做成事,特首承諾加強公務員賞罰制度,表現欠佳人員經督導輔助而沒改善,將及時終止聘用,總算看齊私營機構以及多國公僕,但權責更大的主要官員不僅需要飾演內部批判、反對角色的「紅隊」,也要有機制和準則,讓議會督促他們履責,為公眾交出成果。
樓價上車關鍵 引才推動轉型
本港的深層次問題盤根錯節,不是達成KPI即能迎刃而解。就算生地變熟地需時可壓縮最多一半,新建單位也可悉數大於26平方米,市民能否「上車」,歸根究柢仍視乎樓價高低,各項經濟引擎的發展,可否令薪酬普遍攀升等等。
為增強發展動能,當局自詡推出了破格、主動、聚焦的政策,去搶企業、搶人才,尤其加碼催谷創新科技,惟外來人才要居港滿7年成為永久居民,才可獲退還兩項置業印花稅,其實遠比個別政黨的倡議嚴格。
就新設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年薪250萬元的門檻比新加坡頂級簽證高出不少,或僅少數行業或公司高層方能滿足,而另一個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要求,卻又甚易達成,遠比英國相類計劃寬鬆。
由此可見,招才政策是否可如願吸引經濟升級轉型所需的精英,而又不會令莘莘學子感到飯碗難求,效果尚待觀察。當局每年吸納至少3.5萬名人才的目標,一如其他KPI,必須不斷檢討改進,才能真正為香港謀發展、為市民謀幸福,讓大家共享成果。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