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視野助國家 支援院校吸人才
13/10/2022
大學是人才搖籃,英國權威《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公布最新世界大學排名,在百大院校中,美國的數量由43家,減至34家,內地及香港合計12間,當中香港佔5家,齊創新高。THE指出,內地研究產量急升,質素亦勢於數年內超越美國,惟「國際視野」(international outlook)乃一大短板。那正正是本地院校強項,值得港府深思如何利用自身所長,廣納不同人才配合國家所需。
內地減少外望 港校聯通世界
清華和北大今年位列全球第16及17,為亞洲之首,而港大和中大排31和45。THE指出,美國正顯露跌勢,比5年前少了9校打進百大,東亞則正冒升,內地和本港共增加7間。
雖然內地研究量已一舉超越美國,被引用次數也正飈升,但THE指,其國際學生、教員及共同撰文得分,按年悉數下跌,相信是緊張地緣局勢,不僅令內地高校減少外望,也使西方架設不同合作路障。
作為全國聯通世界的跳板,香港正好大派用場,上榜院校的「國際視野」評分全逾90,遠超內地同儕,包括清華(40.3分)。一鳴驚人的城大在此分項更以99.6分高踞全球第2,多少反映校方近年吸引明星學者合作,如法國應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阿斯佩(Alain Aspect),策略奏效。
本港最新有5校位列百大,固然有助吸納環球教研人才,政府不妨考慮再增撥款,令校方更有餘裕加開教研職位,招攬環球星級人才,包括因政局有意回流發展事業的華裔學者,相信也可以進一步吸引因疫情減少負笈海外的內地生。
教資會統計顯示,8間資助大學上學年共有破紀錄的8,622名內地本科生,港大更形容申請者質素明顯上升,但無論從學生交流學習體驗,又或大學排名角度來看,政府和校方今後都應更積極向亞洲和其他海外學生招手,扭轉疫下乍現的跌勢。
香港素被詬病產業單一,國家「十四五規劃」要求推動創新科技,對本港經濟轉型,以至國家突破圍堵等,皆是舉足輕重。
資金數據過河 院校跨境科研
施政報告下周公布在即,中大建議,當局可與私人機構合作設立類近英國羅德學人的全球獎學金計劃,並與歐盟Erasmus等學生交流計劃協作,吸引頂尖人才。放寬非本地生畢業後留港工作的限制,也將協助院校和科企鞏固基礎科研優勢,形成良性循環。
內地的科研投放和土地條件皆比本港充裕,理大副校長趙汝恒笑謂,本地8大的經費合計,可能也未及清華。港府要竭力掃除制度差異下,資金和數據「過河」南下的障礙,如利用廣東人類遺傳基因等資料,促進生命科學發展。
THE盛讚,內地院校從行業取得資金的能力「異常出色」,共給予3校100分,相形見絀的本地大學,可尋求與冒升的大灣區同行如南方科技大加強合作,港府也要思索今後如何藉河套學區新發展,促進公私學攜手推科研產業向前,通力互補長短。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