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覓地新思維 先行先試莫蹉跎
28/07/2022
公屋輪候隊伍愈來愈長,最新輪候時間需6.1年。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報專訪時,拋出加快覓地新思維,透露現屆政府考慮研究以大欖郊野公園旁大型地皮建屋,上樓時間或可因而縮短多達兩成。當局如今不拘泥土地分類,改為先行先試逐塊地分析潛力,或有助市民稍為追回糾纏原則、裹足不前所蹉跎的歲月。
逐個選址審視 破成見改優次
前特首梁振英曾提出,開發大欖隧道以西約70公頃土地,料可興建2.5萬居屋單位。雖然其繼任者林鄭月娥主政時以爭議太大斷然拒絕考慮,陳茂波連任過度至現屆政府,獲責成統籌覓地建屋後,立場有所調整,已向不同傳媒申明,絕不排除任何選項。
他強調,無意「大搞」郊野公園,惟提醒不能「形而上」地討論問題,如僅聚焦大欖郊野公園旁用地,或可建成3.5萬個單位,縮短公屋輪候冊1至2成。
香港回歸以來,多屆政府皆未能持續增加可用熟地,確保長遠房屋供應,結果樓價不斷破頂,無法上樓須蝸居劏房籠屋者早超20萬,本欄一貫立場是棕地、祖堂地、填海、綠化地帶、郊野公園邊陲,全該審視,無一遺漏。
粗略計算,僅大欖郊野公園旁用地已可提供林鄭任內全港近1年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更是曾蔭權治下平均數約1.3倍。現屆政府承諾土地發展提速、提量、提質、提效,倘若地皮在位置、基建配套、環境評估等均有可能過關,確不宜因為土地用途分類,又或前朝土地大辯論結果,完全放棄考慮。
前運房局局長張炳良認同,當前發展商更配合政府,立法會亦由愛國者主導,或是時候重提昔日不可觸碰選項,包括郊野公園,相信社會必須突破成見、重定優次。
圍繞土地開發,全城的確眾聲紛陳。這邊廂,梁振英曾形容,大欖郊野公園邊陲研究顯示該址完全沒有生態價值,從沒人提出有東西需要保育;另一邊廂,環團昨日知悉當局立場後,即強調《郊野公園條例》界綫清晰,所謂「邊陲」地帶「並不存在」,憂慮先例一開,只會蠶蝕郊園。
全盤規劃治本 避免換屆重來
對於為應付劏房租金三餐不繼的草根基層,郊野保育或許是奢談。倘若李家超準備於10月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使用大欖郊野公園邊陲,更要善用今後連場諮詢會,親身解說理念,爭取更多人支持,為未來有可能要到城規會聽證會闖關鋪路。
凡事皆是利害計算,當局有必要提出充分數據,大欖隧道旁用地有何優異之處,尤要反駁坊間未有善用、規劃棕地的指控。全城當前熱浪逼人,在在提醒港府不可因為緩解住屋短缺,漠視後世或因郊園或綠化帶縮小,面對更嚴重的熱島效應,相關開發準則和界綫,全須一一釐清。
要市民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局部發展郊野公園邊陲或有機會治標,但想真正治本,李家超團隊有必要做好長遠規劃,贏取民心,以免政策因為政府換屆,霎時推倒重來。從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宏圖願景,到土地共享、標準金額補地價等先導計劃,新班子再不能浪費分秒,必須從速梳理出全盤有遠見的覓地建屋大計。
【你點睇?】特朗普於2025年8月25日宣布解除聯儲局理事麗莎·庫克的職務,您認為此舉對全球金融市場及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程度如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