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疫策免混亂 復常規劃需遠見
22/07/2022
本港新冠確診升破4,000宗,但升勢略低於官方估算。社會當前對疫策眾聲紛陳,醫衞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政府專家顧問委員會應統一公布消息,以免信息混亂。事實上,不單政府與專家,各高官的發言近期亦偶有相左,特首李家超或可考慮重開疫情政策發布會,及早闡述短期遏反彈、長遠爭復常的全盤思路,惟民間憧憬放寬,僅有需要時才精準收緊防疫,相信已毋庸置疑。
事先協調觀點 避免公開矛盾
本港新症昨日增至4,375宗,低於衞生防護中心(CHP)兩周前預計的逾6,000宗。CHP引述世衞表示,接種疫苗疊加過去的感染個案,確有可能令社會獲得「混合免疫」,惟阻截傳播的能力料隨時間減少,警告兩周後個案仍或倍增。
圍繞混合免疫,港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與孔繁毅等4名港大學者上周撰文建議,趁夏季病毒傳染和致病力較低,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一邊維持可控新症量,一邊力推加強劑,另一顧問許樹昌亦表贊同。
不過,盧寵茂強調,混合免疫僅屬理論,昨天再以各說各話來形容專家顧問,認為雙方應在盡快開會後,集中發放信息。
誠然,港大兩顧問才支持廢除社會成本高昂的強制檢測公告,CHP昨日又宣布加強大廈強檢,箇中確有矛盾。同樣地,盧寵茂早前曾於傳媒專訪討論紅黃碼和安心出行實名制,亦與特首的說法有異,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甚至私下告知議員,政策「十劃未有一撇」。
雖然當前確診反彈,社會再沒因為各式物資和醫療短缺、重症病殁,陷入無助恐慌,現屆特首團隊沒有需要每天現身解畫,但各界已再次看到,CHP作為前綫執行部門,難以拆解疫策大方向,又或評論專家見解,主要官員或有需要更有系統地對外分享疫策思路,研判疫情走向。
近鄰維持開放 港人難免比較
抗疫專家顧問今後要仿效行會成員,與政府保持較一致口徑,亦未嘗不可,惟當局反過來也要盡量爭取像港大學者那樣,交出何時有望達成復常願景,以及全盤策略、路綫圖,才能爭取港人由衷配合。港府固然不能單純考慮外國做法,但市民眼看日本、韓國、新加坡近期新症反彈、甚至破頂,俱沒收緊疫策,難免逕自比較。
社會福利署昨日宣布,收緊院舍訪客疫苗和檢測要求,員工核酸檢測亦要加密。署方解釋,這是因為近日疫情反覆,院舍持續有確診。從普羅大眾角度來看,各高官還要加以闡述,當局針對高危群組推出精準新策,背後是要避免全城一刀切收緊,令社會承擔遠超比例的防疫成本,妨礙仍然疲弱的經濟復甦。
上屆政府曾提出分3個月放寬社交距離措施3部曲,可惜未竟全功,市民冀盼特首可以交代,環球爆出BA.4、BA.5等傳染力更高的變異株後,究竟本地病例、重症、病床佔用率,以及3針疫苗接種率等重要指標,今後究竟分別去到哪個水平,疫策才適合進一步安全放寬。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