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夾擊震股市 陰霾消散再逐利
16/03/2022
連串不利因素夾擊下,內地和香港股市一連兩天急瀉,走勢遠遜環球。對內,全國新冠疫情升溫,市場憂慮更多地區封城,影響製造業出口,以及回暖的零售消費;對外,美國重新炒作中概股退市令,中美高官會談氣氛亦見緊張,針對俄烏衝突尤其劍拔弩張。
財金界紛紛借勢獲利、折現避險,有投行更一次過將中資科網股評為「不可投資」。在陰霾變數稍見消散,又或中央政府有正面動作前,散戶宜謀定後動。
憂內地擴封城 影響全年增長
上證綜合指數昨日收挫4.95%,2020年7月來首度失守3100點;恒生指數更創下亞太區最差的5.72%跌幅,再蒸發1,116點,已跌近10年低位。
雖然內地新公布的首兩月投資、工業、消費數據,悉數大勝預期,國家統計局更形容,經濟呈現出「真正的暖意」,惟本月疫情轉差,昨天更穿越5,100宗,再創兩年新高,令市場人士憂慮封城將不斷擴大,遂借勢沽貨。
全國至今有28個省份失守,重災區吉林成為湖北以來首個要封的省份,豐田及大眾汽車均告停產。盡管深圳果斷封城強檢,一切井井有條,亦如同另一經濟火車頭上海,單日確診有所回落,但倘若貢獻全國一半生產值或人口的省市,恐需推出相類措施遏疫的憂慮成真,出口和消費定必重挫,要達致全年5.5%的增長目標,將面臨更艱巨挑戰。
外圍方面,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推動以會計審核的技術條款,勒令外國公司退市後,當地不同勢力已不時藉機劍指中概股。隨着美國證監會上周四首次披露涉及當中5間公司的預定除牌名單,大行普遍預期更多中資會捲入風眼,令本來已要應付聯儲局加息周期的科技增長股,沽壓更重。
要是中美關係平穩,市場或許未至於確信中概股行將中箭。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周一舉行了兩國自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以來首次面對面會談,外間得到的信息,是雙方為俄烏紛爭激烈交鋒。
美逼退中概股 中美激辯俄烏
不少與俄有業務的中資公司,早前已因為市場炒作謀利或避險而捱沽,近日美方更向媒體放風,中方有意軍援俄方。盡管中方已堅決反對任何散布不實資訊、歪曲抹黑,亦申明並非危機的當事方,惟投資者仍難免擔心,中方會如同白俄羅斯,受到西方連坐制裁。
投行摩根大通以宏觀或地緣政治風險為由,一口氣調低全部28間有研究的中資科網企業評級,形容未來長達1年「不可投資」,只會加劇市場要錢不要貨的避險情緒。比起尚有資本管制的內地,資金信息流通、交投高效少限制的港股市場,尤其似是國際提款機,估值特別低殘。
不過,內地和香港的負面因素內外交織、波詭雲譎,沒有人能說準何時見底。除非客觀難題如內地整體疫情可明顯企穩、以至回落,又或者有關當局主動出手救市,如央行降息降準、緩減重手監管預期,否則股市何時能從谷底反彈,終究難以逆料。
【你點睇?】本港辦沙特超級盃獲國際關注,當局擬優化M品牌資助並聚焦國際賽,你認為本港應否繼續投入爭取國際體育盛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