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政策調整訊號 中國經濟要「穩」甚麼?
08/12/2021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定調,要求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用意何在?中國經濟面對的內外挑戰正在增加。Omicron變種病毒來襲,多國重新收緊防疫以至封關;美國通脹推高全球商品價格,聯儲局轉軚考慮加速收水,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升溫。
結構矛盾凸顯 需更精準調控
中央今年提出共同富裕目標,致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整頓多個行業野蠻生長,惟經濟轉型升級中的結構性矛盾凸顯,多個行業都遇上冷鋒。當局此時強調跨周期調節,意味釋出政策調整訊號,既要抵住眼前經濟下行壓力,穩住增長,同時亦要以更精準調控,繼續促進中長期經濟結構性轉型,長線目標不變。
今次政治局會議反覆強調「穩」字,究竟要「穩」甚麼?首先,要求着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持續改善民生,迎接明年中共二十大召開。
第二,穩住房地產業也是當前政策要點。政治局會議未如過去多次提及「房住不炒」,而表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
事實上,今次政治局會議前,內地部分城市樓控措施已有一些鬆動,例如下調房貸利率、銀行加快批出按揭等。然而,房住不炒既已寫入「十四五」規劃,這長線目標自然不會改變。分析認為雖然未來政策有機會進一步相對寬鬆,亦不宜過分解讀。
再者就是穩住中小企,防止經濟衝擊進一步蔓延。人民銀行前日降準0.5個百分點(今年第二次),向市場注入1.2萬億人民幣資金後,昨日事隔一年來,再度下調支持農業、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利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期亦多次談到中小企,提出9大方面減輕中小企負擔,並要求加大整治拖欠中小企帳款力度。
共同富裕目標下,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陣痛,多個行業都出現失業潮。同時,內地製造業面臨防疫限制、原材料成本增加之餘,也受到綠色減碳、節能限電政策衝擊。經濟不景氣影響更擴散至其他行業,以至有連鎖火鍋店要關閉逾300家分店。
中央就此已釋出政策調整訊號,要穩住當下經濟增長,確保社會民生穩定。中國上半年GDP按年增12.7%,但下半年隨着國內外挑戰趨增,第三季增長「破五」降至4.9%,有跌出合理區間風險。社科院經濟藍皮書預計,今年全年增長有8%,但明年增長僅5.3%左右。
政策穩中趨鬆 保增長挺轉型
人行強調要加強跨周期調節,若要成功,便需要各種措施與貨幣政策配合形成「組合拳」;即使明年不排除會繼續降準,政策亦會穩中趨鬆;官媒也提醒,不要簡單理解宏觀政策走向,強調決策層仍然注重政策穩定性,寬鬆不可能大水漫灌。中央推動經濟升級轉型決心已定,思路就會是該整頓的整頓,該支持的支持。
撐運動.護關節 | 維柏健健骨鐵三角【關節健骨至尊(升級版)】激筍買1送1 (原價$388)!同時修復、抗蝕、強骨,7天見效。立即把握健骨良機!(優惠期至18/9/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