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徵房稅顯決心 審慎試行拓財源
25/10/2021
千呼萬喚始出來!內地上周六宣布將推出房地產稅試點,反映市場近期所歷波動,無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爭取房住不炒、改革經濟結構的決心。政策公告申明,新政旨在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但目前樓市價量齊跌,中央與地方如何協調,敲定稅率和稅基、以至實施時間等細節,短期避免市場過分反應,長遠協助地方減少依賴賣地,拓闊財源,相當考功夫。
樓價飈三十載 增規範助共富
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周六通過授權國務院,展開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試點期限5年,由國務院確定實施啟動時間、制定試點具體辦法,試點地區政府則制定實施細則。
從1990年代房地產市場實行私有化和自由買賣以來,內地房價一路飈升,增幅至少達20倍。討論了起碼20年的房地產稅,終在今天樓市吹起逆風時公布,更顯中央決心履行房住不炒、共同富裕。
習近平上月初曾發表重要講話,表明民族復興前路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必須以前所未有的意志,來維護國家發展利益。近月內房債務違約、官地流拍等,或皆只是短期考驗,據他月中所撰文章強調,當局仍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加強對高收入的規範和調節,協助邁向全民共富。
理論上,開徵房地產稅會增加持有成本,降低投資需求,另一部分人則會出售多餘房產,增加供應,皆能遏止房價,緩解住房難的困擾。不過,當投機市場失去升值預期,北大金融學者Michael Pettis提醒,樓價常會調頭向下,不僅損害銀行系統,主要以「磚頭」藏富的廣大民眾亦然。
從調控地產債務的「三條紅綫」,到促減排的「能耗雙控」,中央政令在地方執行時總變得過猶不及,房地產稅的稅率和範圍料由地方釐定,更要避免誤損中低階層利益。
上海和重慶10年前針對新購住房推出房產稅,當中首套房免徵,且設一定面積豁免,當時短期衝擊成交量,但對長遠供求影響則不大。由於上海相關稅率低至0.4%,政府去年只收取了近200億元人民幣(約243億港元),佔總收入僅3.4%。這與各地方政府去年破紀錄賣出總值逾8.4萬億元的地皮,換取多達44%財政收入,可謂天壤之別。
倘要像內地央媒《經濟日報》昨天頭版評論所言,憑房地產稅增加和穩定地方財政收入,抑制土地財政和地方債務風險,各試點未來所徵稅率相信要較滬渝略高,且涵蓋已有物業,按存量徵稅。
發展實體經濟 減少依賴地產
從國際經驗看,美日英等地的房地產稅可佔地方本級收入逾4成,港人對差餉地租亦沒甚異議,中央和地方政府今後或可待樓市喘定,才再有序推行新稅,以減輕市場短期震盪。
長遠而言,要阻止地產獨大,騎劫經濟,妨礙高增值轉型,有學者建議,中央政府可同時成立基金,統一調節分配地方賣地收入,又或鼓勵農地直接入市,打破地方政府壟斷的開發權。至於央媒所指,大力發展實體經濟,開拓其他動力來源,擺脫對地產的依賴,則更是必不可缺。
【你點睇?】本港辦沙特超級盃獲國際關注,當局擬優化M品牌資助並聚焦國際賽,你認為本港應否繼續投入爭取國際體育盛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