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抗疫新階段 莫忘打針遏感染
05/10/2021
新冠疫情曠日持久,各式疫苗漸見普及,口服藥也終現重大突破。美國藥廠默沙東宣布,新藥丸可降低病人入院或死亡風險一半,連同兩大巨企的相類研究,醫學界憧憬,人類終能像治療感冒一樣,邁向家中吃藥醫新冠的全新階段。對於針劑短缺的低收入國度,口服藥有望避免醫療體系垮掉,但對一直致力清零的香港,疫苗還是遏感染的最重要法門,藥物僅能擔起輔助角色。
口服藥研究多 成本低易量產
據默沙東的第3期臨床顯示,有至少1項高危因素的新冠病人,病發初期服用口服抗病毒藥molnupiravir後,入院或死亡概率驟減一半。由於成效顯著,藥廠徵詢藥監局(FDA)後決定提早終止測試,有望最快年底獲批緊急使用,香港、台灣等地已紛紛準備購入。
有別抗體雞尾酒療法或「瑞德西韋」(remdesivir),每次注射耗時長達數句鐘,新冠病人未來只需5天服用40粒molnupiravir,每劑成本僅為既有藥劑的三分一,即約5,000港元。由於默沙東已與印度仿製藥廠達成協議,加上藥物可化學合成大量生產,哈佛大學推算,中低收入國家的成本或可低見20美元(約156港元)。
對於新西蘭、越南等愈來愈多準備與新冠病毒共存的國家來說,molnupiravir或能肩負類近「特敏福」(tamiflu)縮短感冒時間、減少入院概率的角色,讓新冠輕症患者吃藥後居家治病。
歷來成功研發的抗病毒藥物並不多,當年沙士或中東呼吸綜合症爆發皆未竟全功,但橫掃全球的新冠疫情為相關研究重新帶來龐大動力。Molnupiravir本是美國大學旗下非牟利機構所研發的感冒藥,去年獲大藥廠青睞和支持,目前尚有研究探查預防新冠感染的功效。
疫苗無可替代 宜與藥物互補
除了默沙東,輝瑞和羅氏大藥廠的抗新冠病毒藥可望在深秋或冬天公布臨床結果,日本的鹽野義製藥和中外製藥亦寄望明年推出口服藥。環球新冠疫苗股過去兩個交易日普遍下挫,大行富瑞分析,投資者相信公眾會因為口服藥不再那麼怕染疫,亦可能較抗拒打針。
不過,守住社區清零,是本港要爭取內地重新開關的基本「籌碼」,倘失卻零感染紀錄,就算「過關碼」等對接技術立即面世,恐怕亦只會是徒然。
有本港專科醫生提醒,新冠疫苗能令入院和死亡風險降低90%,比口服藥成效「贏九條街」。美國抗疫舵手福西也形容,口服藥「極為重要」,惟新藥絕不可代替有助防感染的疫苗,強調當地70萬疫下死者之中,不少本可保命,「你知道怎能百分百降低(入院和死亡)風險?首先不要感染!」
據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分析,內地年底料可達到8成、以至8成半人口完成接種的開關大前提,外在因素另取決各國能否遏止疫情、減少感染、降低死亡率等。要完全達標,疫苗和藥物顯然必須相輔相承,港府更要積極參考外地補針成效,及早填補免隔離等防疫漏洞,竭力加固自身防綫。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