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苗猶豫蔓延 逐點拆解增信心
10/03/2021
復星/BioNTech「復必泰」新冠疫苗今天開打,7個新優先群組的預約不算踴躍,港府亦承認近期多了預約市民「甩底」。當局有必要對外全盤公開相關數據,且參考外國成功經驗,仔細拆解猶豫成因,與醫學界、傳媒等攜手逐一對症下藥,致力推高接種率,以求盡快遏制疫情、恢復通關。
比起最初一針難求,目前接種中心多有空檔,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也指出,預約接種率由初期逾90%,降至本周一的72%,多了市民沒依約打針。
查不打疫苗原因 深入社群回應
月初出現長期病患者打針後兩日死亡首例,專家詳述跟科興疫苗無直接關係後,預約數字隨後兩天回升,惟港府之後停發數據,改用預約接種率,表示更能反映各接種途徑的實況。倘如是,當局宜悉數補發相關歷史數據,以便對照比較。
現時,大家一般只能藉各界代表探求民情走勢,如美容從業員約半想打針、教師憂慮須強制打針等,儼如瞎子摸象。
拒打針原因不一而足,民調常顯示英國人最支持打針,連國家統計部都不斷調研。前天最新官方報告顯示,當地疫苗正面情緒比12月升了16個百分點,達94%,但年輕人、黑人、有年幼子女者、貧困區域和人士皆較為猶豫,社會負面情緒3大底因為副作用、長遠健康影響,及疫苗成效。
帝國學院在《英國醫學期刊》指出,想根絕各式疫苗迷思,須仔細區分難以接種人士、陰謀論者和懷疑人士。對本港為數最多的懷疑觀望者,文章強調應辨別癥結是資訊誤傳,還是不信任?宜找來宗教和意見領袖、科學專家等深入個別社群,提供正確信息,鼓勵合作和安撫民情。
英國知悉東南部伯克郡有城鎮素來少打疫苗,訓練了數百名社區「疫苗推手」助掃除偏見誤解,做法已全國推廣;美國醫學會、疾控中心、非牟利廣告協會等經小組訪談,設立了專門網站回應常見疫苗疑問,也隨時就優先群組變更,發布貼時宣傳短片,冀情理兼容釋除疑慮。
港府至今未有新推廣告回應打疫苗猶豫,官員亦未如許樹昌和梁子超等專家積極解答疑難,公眾教育難免打折扣。
疫苗近月一直是環球頭條新聞,業界權威《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提醒,傳媒報道潛在後遺症是履行公器責任,但部分業界為吸睛、收視,慣起煽情標題、過分聚焦放大罕見個案,或無意間令公眾更恐懼、挫損信心,良心傳媒要盡社會責任,須公平中肯報道,強調針劑副作用稀有,成效卻極顯著。
良心傳媒負責任 須公正避煽情
全球已施打逾3億劑疫苗,《德國之聲》不久前發表查證文章指,德國、西班牙、美國、挪威和秘魯等衞生當局,皆無法找到任何針劑致死的佐證。香港情況相若,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引述近年數據解釋,全港每日有1.3人因糖尿病及併發症死亡,腦血管病及冠心病更日奪8.3和10.3條性命,70歲以上風險會顯著增加。
本港接種疫苗的人愈多,自然會有人可能因隱疾奪命,港府要與專家和傳媒合力,協助公眾以客觀科學數據拆解每個疑慮,令本港社會能與英美一樣,日益有信心打針抗疫。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