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檢測為常規戰備 須克服軟硬件短板
14/09/2020
限聚令放寬的首個周末,街頭人潮湧現,業界籲市民勿報復性消費,免疫情反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提出強化檢測作控疫常規戰備,有助加快經濟復甦。惟要提升本港檢測能力,港府宜盡快總結全民檢測經驗,克服人手及設備等軟硬件短板,才能做到控疫與穩經濟兼顧。
勿報復性消費 免疫情再反彈
過去兩天,部分商場和食肆出現排隊人龍,甚至有食肆違規在店外加設座位。街上人流大增,固然與市民在第三波疫情忍耐已久,隨着限聚令放寬,而全民檢測又進入尾聲,近172萬人採樣後,大部分結果呈陰性,令市民放心外出消費。
商界對此既喜且憂,喜的是生意回升,憂的是擔心疫情反彈,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更呼籲業界和市民勿報復性消費,要嚴守防疫控制。黃家和的憂慮並非杞人憂天,因6月教訓殷鑑不遠,當時社區零感染20天,只因過早放寬限聚令而疫情再起,目前疫情仍未受控,確診數字連續4天回升至雙位數,每天仍有多宗源頭不明個案,凸顯隱形病人仍在社區潛伏,市民須續保持警覺性。
陳茂波昨在網誌指,在與疫共存的新常態下,防疫措施要常態化,但不容爆疫亦常態化,要求利用全民檢測計劃中提升的檢測能力,化為常規戰備,日後再遇到疫情,可進行閃電圍堵戰,遏止病毒擴散;並可加快推出健康碼,放寬與周邊地區人員往返限制,有助加速經濟復甦。
在疫苗面世前,大規模檢測是當前控疫的最有效方法,而要檢測常態化,須對一些經常接觸大量人流的高風險群組,如機場、飲食、零售及公共交通從業員等定期做檢測;一旦旅遊氣泡建立,健康碼也要大規模檢測配合。這牽涉到幾個關鍵問題:香港是否有能力提升檢測量?市民是否負擔得起經常做檢測的費用?檢測究竟應交由私營抑或公營醫療機構做?
目前,私營檢測費動輒要2000多元,並非一般打工仔可負擔得起,若要高風險群組恒常檢測,以及配合未來健康碼推行,檢測費一定要低廉,市民才願意去做,故檢測由公營醫療機構負責的可能性極高。
聘人手增資源 溝通業界減阻力
因此港府有必要大幅提升檢測能力,尤其隨着全民檢測今日結束,內地支援隊撤走後,是否有能力維持每天至少2萬個檢測量,必要時可提升至5萬個?首先要解決硬件問題。今次全民檢測獲中央支援,迅速建立火眼實驗室,港府應汲取這寶貴經驗,物色地點興建一處常設實驗室,估量需要添購多少設備,才能提升運作容量。同時也要考慮是否將檢測加入普通門診工作,在各區為市民提供常設檢測服務。
此外,當局亦要解決醫務化驗師和採樣人手不足問題,若由公院負責,便須着手研究要增聘多少人手,若短期無法在港聘請,是否有必要吸納外地人才?這需要與醫護團體溝通,從而減低阻力。
港府宜盡早檢討檢測短板,著手克服困難,必要時尋求中央支援,才有望將檢測提升為控疫武器,及早追蹤及隔離病人,將疫情影響範圍縮窄,不用每次爆疫便要收緊限聚措施,讓經濟得以保持一定活力。
etnet App
精明外匯買賣三招「睇圖-比較匯率-預設提示」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Android: https://bit.ly/2UNb3QN
etnet強化版MQ
iOS/Android: https://bit.ly/3ljjA98
撐運動.護關節 | 維柏健健骨鐵三角【關節健骨至尊(升級版)】激筍買1送1 (原價$388)!同時修復、抗蝕、強骨,7天見效。立即把握健骨良機!(優惠期至18/9/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