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饋社會同舟共濟 超市要「真減價」
19/08/2020
第二期保就業計劃將於月底接受申請,港府昨天宣布微調申請細節,要求受疫情影響不大的兩大超市,及大型物業管理公司回饋市民,顯然是要理順之前一刀切所衍生的問題。雖然細節未出台,但當局務必盡快訂立回饋機制,確保超市「真減價」,讓市民受惠。
微調保就業條件 善用公帑紓困
特首林鄭月娥昨表示,首期保就業計劃已大致完成,有逾14.8萬名僱主獲批款共439億元,190萬名打工仔受惠。第二期計劃月底會展開,當局在檢視落實第一期計劃後,將要求20多間大型物管公司收到補貼後,回饋至少8成給業主和業主立案法團,兩大超市需為顧客提供減價,向弱勢社群提供現金購物券。
當局針對性微調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條件,皆因當初推出計劃時其中一個重點要快,疫情衝擊各行業,為了盡快把錢發放到企業手,故在設計上採取簡單快捷處理原則,只要企業承諾不裁員,將補貼全數用在員工工資上便合乎資格。
惟疫情對各行業衝擊不一,像航空、旅遊業全面停工,餐飲業局部停工,但物管和超市則影響較小,超市甚至在疫下得益。1至6月超市銷售額按年大增10.6%,根本沒裁員壓力,反而有增聘人手需要。政府代付工資,企業在利益最大化下,即使有錢賺也照申請,結果出現了公帑資助了沒裁員壓力的行業、資源錯配現象。
港府在批評聲中,認知到問題所在,因此調整申領條件。由於發薪給大廈看更的是業主而非物管公司,早前泓景臺業主委員會將補貼用來減免管理費,減輕業主負擔的做法,明顯獲政府認同,並加以推廣,務求精準善用公帑紓民困。
至於對兩大超市卻沒有作出明確回饋準則,因當局正向超市施加道德責任,增加討價還價空間,讓超市設法向市民增加更多優惠,變相付款超市做宣傳,提升形象,可謂雙贏。
問題是超市在減價時會否一如以往,先提高標價再減價,實際上與原價無異,如何確保超市真減價?減價貨品是否集中在食物、蔬果、民生日用品,而不是酒類和貴價貨品。超市在派發現金購物券時,如何確保公平分配給弱勢社群?港府宜盡早與超市磋商溝通。
宜檢討審批機制 支援精準到位
港府同時要堵塞不法僱主透過零僱員公司詐騙補貼,除了鼓勵員工舉報外,亦要加派人手實地巡查覆核,一經發現,收回貼之餘,更要作出檢控,以收阻嚇作用。
疫情不知何時了,保就業計劃隨時有機會再延續,港府財政儲備已降至8,000億元,更應優化保就業計劃,檢討審批機制,確保精準扶助有需要企業,讓大家挺過這難關,否則財儲如何雄厚,也終有耗盡的一天。
【etnet一App通天下】獨家「銀行匯率比較」功能:匯市靚價一眼通,一按直達交易商,買入賣出好輕鬆!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 : https://apple.co/2PCaN4b
Android: http://bit.ly/38h135T
etnet MQ強化版App
iOS : https://apple.co/2VEjoHl
Android: http://bit.ly/32RGk7G
【你點睇?】本港辦沙特超級盃獲國際關注,當局擬優化M品牌資助並聚焦國際賽,你認為本港應否繼續投入爭取國際體育盛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