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推動速變革 支撐疫後經濟轉型
27/04/2020
港府換班後,創科局易帥,市民期望在新人事新作風下,創科發展能有重大轉變,勿再讓本地科研不獲重視而轉投內地生產事件重演。港府須釐清創科政策,是着眼扶持最先進技術抑或本地優先,更須把握疫情的新機遇,爭取做出成績來。
風投合作減風險 須棄官僚心態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昨出席電視節目時,對理大研發出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技術不獲政府資助,最終要由深圳市政府出資研究,承認港府的市場觸覺遜色,將會加強與各界合作。
理大事件傷透創科企業的心,因政府過去兩年投入逾1,000億元在創科,當理大科研有成果,當局卻不用,也沒有解釋。究竟是理大的研究並非首創而不用?抑或港府欠缺本地優先政策?當局須向相關業界釐清創科政策準則,同等科技不是可行便獲採用,而是要經過評估其效能,甚至能培養出產業才獲得扶持。
過去港府明言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和智慧城市這四大創科範疇,而生物科技研究變數太多,即使通過最初階段測試,亦不保證最後階段一定成功,屆時前期投資將付諸東流。
正因要冒風險,官員不敢貿然作決定,當局才成立創科創投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風投)合作共同投資,由後者提供專業評估,減低風險。惟政府官僚心態未改,基本上仍本着「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心態,故不會主動拆牆鬆綁,也不理審批過程冗長,美其名因涉及公帑,審批須審慎,一旦出現紕漏,則以依足程序行事來卸責。官員高薪糧準,又有權勢和福利,不作為心態不改,理大科研無法落地事件或不斷發生。
薛永恒上任後矢言構建「三橋」,即協作之橋、溝通之橋和人才之橋來推動創科,本港在創科人才方面已初見成效,未來主要加強和各界協作,令創新科技能落地,並形成一個產業鏈。
檢測試劑需求大 做得好變商機
疫下給予創科發展不少機遇。首先,全球對病毒檢測試劑和疫苗的需求大,若能掌握好可帶來重大商機。以南韓為例,當局1月底取得新冠病毒基因圖譜後,鼓勵生物科技公司盡快研製檢測試劑,並快速審批,令南韓有足夠試劑進行全面檢測,在沒封城下成功控制疫情,60多國爭相訂購試劑,單是4月首20天為相關公司帶來1.32億美元生意。
其次,疫情令各國認識到要將防疫用品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以免重蹈當前過分集中的供應鏈斷裂,便缺乏防疫物資的覆轍,相信各國疫後會努力做到自給自足。港創科公司若能在疫下提升口罩的效能,並加以生產,只要能保證到口罩的質量,不但市民放心使用,更可贏得海外對港產口罩的信心,有助爭取出口創收,其他防疫衞生產品亦是潛力市場。
薛永恒在仍擔任機電工程署署長時,在網上平台徵集217家企業和大學創科抗疫方案,當中8成具應用潛力,如體溫檢測機器人已率先在懲教署和康文署落地試用。市民期望創科局在他掌舵後,闡明政策,接通商界,令科研成果商品化,加快疫後經濟轉型,可造出一個經濟提速新引擎。
【etnet一App通天下】獨家「銀行匯率比較」功能:匯市靚價一眼通,一按直達交易商,買入賣出好輕鬆!
立即下載>>
etnet財經﹒生活App
iOS : https://apple.co/2PCaN4b
Android: http://bit.ly/38h135T
etnet MQ強化版App
iOS : https://apple.co/2VEjoHl
Android: http://bit.ly/32RGk7G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