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行加息算盤 隱藏未來追加風險
28/09/2018
本港銀行昨終加最優惠利率(P),但大銀行未跟足儲局加息四分之一厘,而在本港資金仍充裕下,只加八分之一厘。大銀行有自己算盤,惟這推高了未來追加利率而為市場帶來較大震盪的風險。
資金成本有異 加息幅度不同
儲局昨晨如期加息四分之一厘,本港銀行的反應卻既在預期之內,亦意料之外。預期之內的,是最優惠利率終於上調。儲局之前加息7次共1.75厘,本港最優惠利率雖紋風不動,但量寬時期流入的資金已隨儲局收水而開始撤離,令銀行體系結餘由今年3月約1,800億港元,急降至現時約760億元,不但令拆息持續上升,銀行亦已偷步加存息或變相加按息,預示加最優惠利率無可避免。
出乎市場以至港府意料的,是大銀行都只加最優惠利率及存息八分之一厘。表面上,本港銀行在減息周期時,因利率降至零,無法再跟從聯儲局減息,累積起來少減了2厘;儲局計及昨晨的第8次加息合共加了2厘,若單從這個數字看,本港銀行可以不跟加或少加。
實際情況當然複雜得多,既有上述提及的資金回流美國,令本港水浸減少,更有銀行間互相競爭生意等考量。大銀行有大量存戶,暫時少加一點息,可以控制資金成本上升,在利息上揚的拆息市場貸出資金時,利潤更高;以P作基準的貸款,亦較要加息四分之一厘的中小型銀行,相對競爭力提升。
至於中小型銀行要跟足儲局加四分之一厘,則因其資金主要來自拆借市場,資金成本上升下,不得不為。
實際情況複雜 追加非不可能
大銀行加息幅度小,對貸款者包括樓按人士,即時當然是好事,利息負擔可以增加少一點。然而,對資產市場尤其樓市,未來震盪較大的風險卻可能上升。
此因本港利率正常化無可避免,利率仍將會上升,而未來升幅是否只跟聯儲局,而不會追加或超加?其實難以預料。例如,若國際資金因儲局持續加息和減債,而更大舉從新興市場流走,香港因資金自由流動,被視為亞洲「提款機」,不能排除出現巨額資金急撤,屆時少加了的利率將可能要追加,恐對本港資產市場造成較大衝擊。
由於本港樓市處於歷史高位,仍未反映不利因素,而年輕置業人士亦未經歷過加息,財務準備是否足夠,未許過分樂觀,故若按息不但持續上升更出現追加,對樓市勢將造成較大考驗。
【你點睇?】特朗普於2025年8月25日宣布解除聯儲局理事麗莎·庫克的職務,您認為此舉對全球金融市場及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程度如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