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科院余永定28日指美元儲備貨幣地位動搖,各國央行去年購黃金1000噸(近1965年高位),去年12月國際投資者減持美債1685億美元。
事實要點:
▷ 2023年12月國際投資者減持美債1685億美元
▷ 2023年各國央行購黃金1000噸(達36000噸,近1965年38000噸高位)
▷ 余永定指美元儲備地位可能三種演變:突然崩潰、維持現狀、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
▷ 中國為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第三大債權國
▷ 1971年尼克遜關閉黃金窗口致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為先例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中國世界經濟學會會長余永定發表文章,指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正在發生動搖,但以美元為中心的後布列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仍未發生根本性變化。而「後布列頓森林體系」的發展存在多種可能性,包括突然崩潰、維持現狀,或三足鼎立。
余永定指,所謂「突然崩潰」是指美元在短時間內喪失國際儲備貨幣地位,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遜突然宣布關閉「黃金窗口」,布列頓森林體系突然崩潰就是先例。至於「維持現狀」是指美元的國際貨幣作用下降,但由於路徑依賴,加上沒有其他貨幣可以取代美元的支配地位,國際貨幣體系依然停滯在後布列頓森林體系。至於「三足鼎立」就是歐元和人民幣,特別是人民幣國際地位逐漸提升,蠶食美元的地盤,最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余永定說,去年12月國際投資者減持美債1685億美元,去年全年各國央行購買約1000噸黃金,是以往年度購買量的兩倍,目前各國央行持有的黃金儲備已經高達36000噸,接近1965年38000噸的最高水平。而美債美股的價格同升、同降,說明投資者開始逃離美元資產。
*應避免進一步積累美元外儲*
余永定稱,確保中國海外資產安全,是目前的突出問題,中國必須貫徹落實「雙循環」方針,依靠內需驅動經濟增長。中國應該努力實現經常項目收支平衡,避免進一步積累美元外儲,亦可以考慮通過其他途徑,有序減持美元資產;同時為提高人民幣的國際貨幣地位創造必要條件。
他說,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第三大債權國,完全可以根據具體交易的性質,向交易對象提出相應要求,例如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直接投資,可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這些國家向中國借錢需要發行熊貓債。他強調,中國必須且完全可以形成經濟增長、資本市場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升的良性循環。在未來國際貨幣體系下,人民幣必能佔據應有的位置。
《經濟通通訊社28日專訊》
【你點睇?】本港辦沙特超級盃獲國際關注,當局擬優化M品牌資助並聚焦國際賽,你認為本港應否繼續投入爭取國際體育盛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