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鬧劇失方向 中美關係倒春寒
20/02/2023
小小氣球為中美關係帶來大大陰影,揮之不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場邊碰面,話不投機,氣氛冰寒。
中美新年外交部署遭一個氣球徹底打亂,雙方關係經歷倒春寒。美國不理中國對氣球事件解釋,卻「己所不欲施於人」,在強調自身主權應受尊重時,不斷對華抵近偵察和打台灣牌。中美管控分歧避免衝突,恐進一步退兩步。
王毅晤布林肯 話不投機而散
觀乎中美雙方通報,王毅與布林肯會面氣氛並不融洽。外交部表示,王毅是次乃應美方請求舉行非正式接觸,就所謂飛艇事件表明中方嚴正立場,強烈不滿、嚴正抗議美方濫用武力。「如果美方執意借題發揮、炒作升級、擴大事態,中方必將奉陪到底,一切後果將由美方承擔。」
美方言辭同樣充滿對抗性。美國國務院稱,布林肯強調中方侵犯美國主權不可接受,美方不會容忍,「一定不能再發生」。他又再次藉烏克蘭問題施壓,警告中方不要物質支持俄羅斯。布林肯亦沒有提到美中可就個別議題「合作」,只重申美國要與中國競爭,但無意衝突或新冷戰。
布林肯原定元宵節訪華,中美高層如今卻在慕尼黑形同陌路,開口也是唇槍舌劍,說明雙方互相猜疑程度之深,一個意外事件足以導致難以預料的後果。
中美關係恐怕已徘徊危險邊緣,雙方都有需要展現加倍政治智慧和擔當,去避免災難性衝突。
拜登政府迫於共和黨壓力,不理中方一再解釋,將所謂「間諜氣球」一事鬧大至難以收拾地步,反映美國外交空間受黨爭嚴重擠壓。世界氣象組織上周指出,氣球是全球觀測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每天收集近1,000個氣象氣球發出的數據。可見高空氣球本來十分平常,就如王毅所言,美方本應冷靜、理智和專業處理,但卻歇斯底里,對華偏見和無知已到荒謬地步。
美屢觸華紅綫 己不欲施於人
美國人習慣享受兩大洋保護,目睹外國氣球臨空而神經受到觸碰,加上政治操作,令風波持續發酵。美方強調自身主權不能侵犯的同時,美軍艦機1月對華抵近偵察就達64架次、高空氣球去年來侵犯中國領空10多次。美方提出在慕尼黑與華接觸之際,變本加厲猛打台灣牌,繼五角大樓高官據報訪台後,新一批國會議員昨日抵台,最新更傳出台涉外部門首長將秘密訪美。
美國持續在中國周邊作浪,一旦發生涉及有人航行器的意外,後果肯定比氣球事件更危險,甚至是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國前駐華外交官、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坦言,1999年美國炸毀中國南斯拉夫大使館,和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兩宗事件,雙方都能基於共同演化(co-evolution)的信念化解危機,但這種信念如今已不復存在。
所幸的是,王毅與布林肯總算碰了頭,拜登上周亦稱期待與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話,中美雙方在關係緊繃下依然存在避免衝突的意識。中美去年貿易額創新高,印證經貿仍是中美關係壓艙石。美國財長耶倫月初表示期待訪華,我們希望這能早日成真,拓闊中美共同語言。
【你點睇?】普京期望上合組織能形成歐亞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構。你認為上合是否有實力擔任更重要的全球安全角色?►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