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橋捱炸再遇挫 核武威脅風險增
10/10/2022
歷時逾7個月的俄烏戰事橫生變數,俄羅斯連接本土及俄佔克里米亞半島(Crimea)的大橋,周六被局部炸斷,象徵及戰略意義上同受重挫。雖然俄羅斯當前面對烏克蘭上下一片幸災樂禍,反應尚算克制,但總統普京近期頻頻在烏失利,更顯顏面難掛,各界對他今後動用核武求變的威脅,絕不能掉以輕心。
軍方自誇成空 普京顏面有損
普京4年前親自驅車啟用的克里米亞大橋,俄媒曾經譽為「世紀建築」,軍方亦自信在海陸空三路均妥貼安全,詎料它竟在普京七十大壽翌晨捱炸,令兩段路面掉海,3人喪命。
烏克蘭的郵政和銀行紛紛籌備主題郵票和信用卡,揶揄俄方2014年從烏方吞併克里米亞的象徵基建受損,普京自然面目無光,衝擊相比莫斯科號巡洋艦4月在黑海沉沒,隨時更甚。
普京下令刑事調查事故之際,貨車橫越刻赤海峽(Kerch Strait)須改乘渡輪,其他物資亦或要轉用危險的空運。大橋乍現安全缺口,疊加烏軍在烏東對鐵路運輸的攻勢,意味俄軍更難補給人力、軍火,以扭轉近日在南烏赫爾松(Kherson)戰事的劣勢,甚至惹來能否堅守克里米亞的疑問。
烏克蘭得到美國牽頭的全方位支持,近日成功收復不少失地,已令普京及盟友從最初宣稱要對烏國「去納粹化」,保護俄語人口,改為升級形容正打一場存亡戰,要對抗整個西方「陣營」。
內地華東師範大學專家崔珩指出,俄方曾表明克里米亞大橋是不可踐踏的「紅綫」,如今卻像同為關鍵基建的「北溪」管道一樣受襲,俄方或迫於重手反制,參戰方今後惟恐會漠視戰爭規範,令戰況螺旋升級。
另一方面,美媒則指控,俄方上月在烏開始敗走,早已頻繁出手,包括以導彈攻擊中南部大城市容量110億立方呎的水壩。美國前駐烏大使赫布斯特(John Herbst)認為,俄軍可見將來取勝無望,更添誘因針對基建,令烏人受苦。
俄高官頻示警 核武如灰犀牛
當前環球糧食危機稍紓,歐洲亦已艱難建立油氣儲備以應對寒冬,只怕各方再度掉以輕心,錯誤任由衝突升溫,重蹈最初錯過竭止戰火爆發的覆轍。
普京在烏大失預算、處處碰壁,國內外威望皆已受損。不論是換取談判籌碼,又或爭取些微勝算,不少俄國觀察員均警告,普京有機會背水一戰,利用核武升級,嘗試迫令西方撤出,不再力撑烏國。事實上,普京及身邊高官已曾聲稱,有機會動用小型戰術核武,捍衞透過「公投」脫烏入俄的地區。
雖然西方據報暫時認為,俄方未準備動用核武,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警告,俄方已開始叫社會做好準備,無論是否真正出手,單發聲本身已經夠危險。烏東節節敗退,加上克里米亞大橋橫空捱炸後,俄國亮出核武的概率,也許像頭灰犀牛,更甚於黑天鵝。
【你點睇?】特朗普於2025年8月25日宣布解除聯儲局理事麗莎·庫克的職務,您認為此舉對全球金融市場及美元國際地位的影響程度如何?►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