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長者謬誤 首務谷針鋪路復常
05/09/2022
本港近日新增確診再破1萬宗,雖然統計數據已證實,接種疫苗是應對重症及死亡的有效手段,但昨日連串關於接種疫苗的數據和調查,卻令人憂慮。眾所周知,打針是讓社會在安全情況下早日復常的必由之路,可惜本港谷針多時,作為最脆弱一群的長者仍然謬誤多多。
當局和專家有必要加強協調,提高信息發放質量,避免公眾混淆、破除誤解,首務推動市民盡快打齊針。
錯判低估病毒 解說需要提升
根據最新呈報的8宗死亡個案,其中6人未打齊基本3針。當局又統計,截至8月31日,第5波疫情累計死亡9,476人,超過70%都沒有接種疫苗,多達98%死者並無3針。
未打齊針染疫死亡的悲劇,恐怕一定程度是錯判和低估病毒引起。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調查發現,不少長者對新冠病毒認識存在謬誤,包括認為病毒致病力會愈趨輕微、60至69歲「初老」者並非高危等。
當中,36%打了3劑或以下疫苗的長者,傾向盡量延遲接種或不接種;12%長者或其家人曾快測陽性不呈報,因而無法獲處方口服藥,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BA.5是目前傳染力最高的新冠病毒株,增長速度較BA.2快35%,病毒於肺部細胞內複製率高34倍,更可能引發心臟衰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便呼籲長者盡快打夠4針。
市民認知有誤,港府絕對有責任把溝通和解說工作做得更好。調查便指,未打齊針的長者當中,7成人擔心疫苗安全性。當局需要進一步列出數據、增強接種信心之餘,亦應和專家學者協調,統一抗疫方向口徑,避免發放讓公眾混淆信息。
協調信息發放 免令市民混淆
社會各界有影響力人士,都應該出一分力,以數據闡釋接種疫苗不但安全有效,而且可將死亡和重症風險減至最低、確保醫療系統持續運作暢順、讓本港盡早在安全情況下鬆綁復常。
此外,當局和專家在發放信息時,也應事先協調,免令社會大眾混淆。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坦言,專家對防疫有不同意見是正常事,但也強調最重要是對外發布政策要一致。然而,最近便出現有專家呼籲政府,在11月將入境檢疫鬆綁至「0+7」,但隨即又有專家認為現時疫情反彈,不宜放寬防疫措施,在在都令市民感到混亂及無所適從。
無論如何,當務之急還是要在兩大高危群組,即「一老一嫩」推高接種率。正如當局指出,即使打了一針或兩針,保護力仍不夠,在高傳染力變種病毒株的威脅下,市民必須盡快打齊3針。市民、專家和港府都需加倍齊心協力,做好各自本份,最大程度創造條件,讓社會早日復常向前。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