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快測利復課 順勢谷針鞏防綫
13/04/2022
本港第5波疫情趨穩,校園面授課下周二起逐步恢復,惟各界顯然未達防疫共識。從全民抗源快測經驗可見,師生每天上學前先行檢測,特別有助找出無病徵人士。教育局今後極需要家長配合,以堵截校園隱形傳播鏈,最適切的做法是讓學生,按需要免費索取快測包。這樣既可減輕家庭負擔,也能省卻校方工作。
視乎疫情緩減走勢,未來宜更具彈性,考慮讓打畢兩劑疫苗的學童,率先減少快測頻率,滿足防疫之餘,也可順勢提供更多打針誘因,加固防綫。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昨日表示,如果學生回校前沒做快測,不可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須由家長接送回家,但若父母同意的話,子女可於學校補做快測。她指出,基於涉及公帑,現時所準備的1,000萬份快測劑,將優先給予有經濟需要的學生;認為新要求對一般家庭「唔會構成好大問題」。
家長配合重要 配套輔助守規
然而,以兩孩家庭計算,每月成本已等閒上千元,未必人人可輕易負擔。而且,全港多達80萬學生,復課新例會否令快測包再次熱炒,難以說準。
據港府公布,全民快測期間約65%相關呈報沒有病徵,比平常高出30個百分點右右,明顯有助揪出隱形患者。全城當前均希望減少復課後出現傳播,當局更應設法鼓勵、協助守規,如讓學生自行索取快測包,為有特殊需要學生準備舌底採樣款式,皆是合理不過的配套。
放眼海外,英國中學生放聖誕假前已獲派快測包,澳洲最大兩州1月復課前,也是經中小學免費分發,但她們均只要求每周兩檢。
港府要求學生每早快測,勢更有效防疫,卻肯定會令不少父母出門前「裙拉褲甩」,故學界主張容許晚上慢慢採樣。新界校長會副主席朱偉林認為,校園環境不宜大型檢測,要是很多學生抵校才快測,將會「大件事」。
面對未合規學生,校方要聯絡家長親身接回或攜同快測劑,不然要安排學童轉赴休息室,額外行政工作不少,初期應容許一定彈性,以防生亂。
據衞生防護中心分析,疫苗主要防重症及死亡,不能與防範校園爆發的快測相提並論。然而,正如當局力推疫苗通行證,直接防疫之餘同樣希望谷針,教育局未來應考慮率先讓已完針學童,或者至少9成接種率的級別或學校,提早放寬至隔天快測,以至一周兩測。
從社會防疫和復常角度來看,爭取全民打針,建立長期抗體,定必比憑藉快測找出一時染疫人士,更見重要。本地3至11歲幼童目前的1劑和兩劑接種率,分別僅逾6成和3成,仍與耄耋長者同列社會上最高危群組,仍需竭力推高。
每天採樣苦差 鼓勵打針「免役」
以拭子撩鼻採樣無論如何總會帶來不適,家長大概也害怕每早忙亂間錯手令子女鼻血長流。恢復校園授課理應是樂事,沒人希望每天快測反令它變成苦差。按照疫情下降趨勢,所有學生的快測頻率均應愈來愈疏,但表明容許已完針者提早放寬,相信可鼓勵更多人接種。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