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港求變 港金融有危有機
20/01/2022
中國經濟持續冒起,促使美國不斷砌詞遏制,香港難免也受波及,但作為國際金融樞杻,背後有危亦有機。要擺脫美方架設的重重桎梏,本港更要積極求變,結合行之有效的互聯互通機制,以及全球最深厚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大增其資本市場用途,以至爭取推動數字人民幣買賣港股,協助內地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國安法增信任 成外循環主軸
行政會議成員、前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接受本報獨家專訪表示,香港多年來一直在中國經濟發展擔起重要角色,尤其是內地和國際資金融通的中間人,國安法實施後本港對中央而言更可靠,今後更有條件參與內地資金融通「外循環的主軸」。
不過,港產人工智能科企商湯上月在公開招股前夕,突遭美國列入黑名單,上市大計幾乎脫軌,可見本港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下,更須按形勢適當調整,才能抓緊內地冒升衍生的龐大機遇。
隨着美國證監會上月開始辨識未符會計要求的中概股,準備勒令從當地退市,港交所亦步亦趨,今年起降低美英掛牌企業第二上市的門檻,由400億港元大減至30億港元,亦不再局限於創新產業。
當然,本港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一類改革,全力爭取中概股回流,或更多中資來港上市時,有關當局仍必須謹守監管有效、公平的底綫,絕不能予人移船就磡的觀感。
據任志剛分析,中國不久後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要避免過分依賴美元,給予美方將貨幣武器化的機會。本港作為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更見迫切要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他最新建議,恒指64隻分成股悉數設立人民幣櫃台,讓國際投資者自由選擇買賣的貨幣,增加人幣的投資用途。
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也指出,本港各種互聯互通的基礎設施,正為國內外資本加速流動和融合提供了強大支持,如不久前已開通南向債券通交易,且即將把ETF納入滬深港通。
防美元武器化 推人幣國際化
倘若未來本地藍籌股皆能以人民幣計價,減低港股通的滙兌風險,相信也會深受內地投資者支持,進一步加強兩地的融通。
現時,金管局和本地銀行參與的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測試,僅限於零售交易層面。即使內地資本帳仍未完全開放,但本港長遠仍可爭取充當試驗田,將互聯互通所建立的閉環投資模式,擴至數碼貨幣,讓市場以數字人民幣買賣港股、甚或其他投資產品。以本港財金市場的深度和效率,新發展起飛可期。
當新加坡、瑞士等地與內地金融互聯互通的產品或協議愈來愈多,本港要鞏固離岸人民幣先行者角色,更要利用成熟基建和既有營運經驗,邁步發展出獨有的數字人民幣投資業務。
以西方近日不斷暗示威脅將俄羅斯排除於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外,中方在港試推數字人民幣投資和交易結算,也能確保與國際愈見密切的交流連繫,不會有天迫於開倒車。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