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有限通關路綫 回應港內外訴求
27/10/2021
本港為加快與內地通關,特首林鄭月娥宣布,將取消大部分抵港豁免檢疫群組。內地新一波疫情未止,海外財金專業團體卻不斷逼迫港府對外開關,林鄭坦言多少陷入「進退兩難」(dilemma),惟強調堅守邊境遏疫,有利恢復自由北上,始終有利商界。
港府如今之計是清晰提供有限通關路綫圖,如目標時間、地點和類別,且竭力催谷長者打針作準備,避免各方無了期等待。
先求免檢赴粵 循步由小到大
港府原本豁免12類外國地區人士,以及36類內地、澳門及台灣人士抵港後的檢疫要求,林鄭指出,未來大部分會撤銷,只剩下非常緊急和必要、跟本港日常運作有關的人員,如跨境貨車司機。
本地近月只有零星社區確診,但偶有外交使節相關輸入個案,實應如上月中港專家對接會議所指,減少相關豁免。同時間,港人下月起普遍要用安心出行進出指定場所,醫管局也準備加密高風險僱員的檢測至3天1次,又宣布收緊康復者出院安排,陸續回應了中央一些訴求,各界更渴望看到更多通關眉目。
內地正經歷5個月來第4波Delta變種株疫情,截至昨天凌晨本土單日增加29宗,更有內蒙古官員因抗疫不力遭免職,故林鄭所指,通關會是「由小到大」,開始規模很小、有配額,屬意料之內。
亞太最大財金商會日前致函促請港府放寬檢疫,因為企業和人才愈趨傾向離港,當局如今再取消商界更多免檢來港安排,其高管或只能靠政務司司長個別寬免,加上有報道指內地可能對港一直封關至明年11月,難免惹來更多疑慮。
隨着新加坡、美國等地容許更多人士打針免隔離入境,港府要捍衞本港的內地跳板和國際商貿角色,更要提出較明確復常目標和準則。對內,不能光說「愈早愈好」,要講清下次對接會議時間,也要戮力達成中期指標,如明年初北京冬奧後,先與廣東有限通關,或優先給予商人與學生配額等;對外則要釐清地區風險評級機制,如日本感染率現已比唯一屬「C組」的新西蘭低不少,檢疫期能否縮至7天?
英星開關陷險 港更要速谷針
衞生防護中心昨日召開記者會,甫開首即指出英國和新加坡選擇與病毒共存後,上月個案持續上升,重申當局要維持清零政策,配以外防輸入、內防擴散。
新加坡高達84%人口完成接種,但當地深切治療床位仍開始吃緊,周一合共14名介乎60至93歲的長者染疫離世,連續36天錄死亡個案。港府面對外圍疫情,更要傾盡資源谷針,尤其完針率竟然仍未及15%的80歲以上群組。全港截至昨晚,共有459.7萬人打了第一針,佔合資格人口68.3%。
由於專家委員會最快今天將決定是否讓幼童接種科興和復必泰疫苗,未來勢出現總針劑繼續上升,合資格接種率卻會因擴大合資格組別,有短暫下降的情況,港府要取信於中央,這樣無礙安全通關。
港府首要說服市民別再猶豫、當即接種,更要及早交出與內地通關的路綫圖,打破打針無助回鄉或出遊的迷思。
【說說心理話】網戀騙案:專家分析為何女性/高學歷人士較易「沉船」!若不幸被騙,如何處理自己情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