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荒促改革 減排民生兩關顧
30/09/2021
內地電荒持續發酵,廣州、深圳、上海均喊停了國慶燈光表演。全國目前20多個省需要限電限產,兩大肇因為電、煤價格倒掛,以及中央加強「能耗雙控」(控制能源消耗總量與強度)。當局正好趁眼前亂局,審慎加快電力市場化改革,推動供求定價,且反思如何更審慎執行環保大計,致力做到減排和民生雙贏。
電煤價格倒掛 火電廠要虧本
內地向來間歇停電,一般只限工業,但近兩星期急遽轉差,逾20省區公布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影響遍及工商民,將有嚴冬降臨的東北居民突然開不了暖氣,正經歷異常酷熱的南方人口則沒有冷氣。
出口外貿此前帶動內地經濟急促復甦,刺激工業生產,推動今年首7個月全國耗電大升約16%,但煤炭供應緊張,首8個月產量只升了4.4%。
由於中國近7成電力是燃煤生產,自由浮動的煤價自然水漲船高。以電煤計,過去1個月已漲了大概4成、按年更增近1倍,至每噸約1,100元人民幣(約1,325港元),期貨價更剛破頂,高見1,376.8元。
然而,基準電價一向由國家決定,價格「鎖死」。有廣東火電企業就投訴成本高昂,每產一度電蝕7、8仙,一天最多可蝕上百幾萬元。業界沒動力增產,自然不過。
中央一直主張推動生產要素市場化,最新限電風波可成契機加快改革。據彭博社報道,當局正考慮提高工業、以至民用電價,助電廠應對煤價急升。湖南省公布,10月起試推電價隨煤價浮動,電廠最多可比基準電價加10%,直至抵銷虧損。發改委也表明,不會阻止電價於合理區間浮動,以反映市場狀況和成本。
央視的評論亦承認多地電力缺口,已達嚴重級別,電網甚至面臨崩潰風險,批評個別自媒體竟視之為「大國博弈」棋局裏的落子,即國家為打贏「金融戰」,有電也不讓商民使用,無異迂迴抹黑。
能耗雙控加強 多省限電追趕
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提出2030年前碳達峰,及2060年前碳中和兩個減排目標後,確有地方政府誤解用意,趁限期前大推能源密集項目;但當局過去只視能耗雙控為「軟目標」,近期卻銳意執行,包括今年減少能源密集度3%,結果19個上月遭發改委點名警告未達標的省份,如廣東、江蘇,今年餘下時間就要加碼限電追趕。
正如調控房地產債務風險,多地房屋交投急挫,令地方政府要推出「限跌令」救樓市和經濟。節能減排遏制暖化,可改善民生,受惠的是民眾,惟當下缺電卻重創生產,甚至連蠟燭都短缺,反映推行正確政策時,要有正確手段。
發改委現時明確劃出兩條紅綫:第一是可以限電,但不能拉閘;第二是可以限電,但不限民用,並承諾在安全前提下,全力增產、增供煤炭,國內增加產能,國外適度增加進口,確保民眾溫暖過冬。
長遠如何進一步推動潔淨能源,加速脫離依賴火電,做到減排民生兩關顧,相信需要高度智慧!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