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共同富裕 掃擾民三座大山
19/08/2021
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曾說:「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總書記習近平上月提出以「共富」(Common Prosperity)為中共第二個百年目標後,他日前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時,作出清晰解讀,將精準加大稅收、社保以及轉移支付。
貧富差距擴大 政策更重公平
當局今後必會繼續致力移走「新三座大山」,即「看病難、住房難、上學難」,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且支持中小企發展,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幸福優質社會。
在上月中共百年華誕慶典,習近平宣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問題,放眼2049年建國百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強國,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肯定了鄧小平上世紀的理念。
作為改革開放舵手,鄧小平早在80年代提出,先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和人民,逐步達到共富,但在市場化過程中,貧富差距卻一直擴大,已達環球中游水平。根據瑞信研究,內地最富裕1%人口,現掌控全國31%財富,比20年前高了10個百分點。
中央連月祭出不同反壟斷政策後,習近平前天再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富。
中財委提到,未來將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分析相信不少科網勢難再享10%的利得稅率,須付足25%的標準水平,但當局亦已表明,不追求「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而是屬意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為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央重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強化行業發展的協調性,顯然更致力協助它們邁向「專精特新(專用性強、精益求精、獨特工藝、自主創新)」。
增加醫房保障 促進公平教育
改革開放後,內地資本不斷逐利,終出現了困擾民生的「新三座大山」。繼利用反壟斷執法後,中財委指出,今後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完善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也會加強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與中央今年月均推出逾50次房地產調控一脈相承,背後都是希望做到「住房不炒」。
中財委又強調,要鼓勵勤勞創新致富,暢通向上流動通道,故須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提高人民受教育程度、增強發展能力,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
由此可見,中央連月執意打擊課後補習班,不僅因它提高育兒成本,妨礙三孩政策推行,也因阻撓基層靠努力上流,由低收入打進中等收入行列。內地要全面縮窄收入差距、地區差距和城鄉差距,逐步實現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皆富裕的願景,相信官商民都會密切注視上月獲中央命名「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示範區」的浙江省,冀能從當地經驗找到更多啟示。
【你點睇?】高市早苗當選日相,你認為中日關係前景會否受損?►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