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價疫下繼續升 缺地歎奈何
30/06/2021
樓市近期愈見熾熱,已升近歷史高位。本港新冠疫情放緩,有望快與內地通關,各界普遍認為將為樓價增添助燃劑,個別更預期全年升幅高達15%。
本地房屋供應短缺多時,惟現屆政府將個別私樓用地調撥公營房屋,令供求失衡更為嚴重,當局必須把握餘下時間積極覓地,加快推出市場,緩減樓價升勢。
二手價量齊升 新盤搶購者眾
按照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上月二手私人樓價再升0.6%至393.7點,今年已連升5個月、累計3.6%,距前年5月份的歷史高位,僅0.8%之遙。以總額計,中原統計顯示,十大屋苑上半年銷售將突破200億元,創23年新高。
根據本報調查,不論發展商、代理行、測量界、學界抑或券商投行,普遍認為下半年樓價升勢持續,中原施永青及測量師張聖典等更預測全年升15%。
近月本港疫情趨緩,政府放寬防疫,帶動經濟增長反彈、失業率回調,疊加環球央行尚未退市,本港按息續低,令市民更有信心買磚頭,個別甚至趁內地投資者通關回流前入市。
有見樓市暢旺,地產商也積極推新盤,日前更出現176人爭一個單位,地產代理預測6月一手交投量會達1,800至2,000個,比1月第4波疫情反彈時僅逾500個顯著上升。兩地封關之下,內地客今年首4個月仍佔了11.2%一手交投宗數,高盛預期當本港開關,特別利好豪宅,今年整體升幅可見5%。
本地樓市失衡由來已久,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土地供應癱瘓長達10年,現屆政府未正視公私營土地同樣不足,共把9幅九龍「熟地」撥作公營房屋,相當於一年私樓土地供應約8成,令私樓尤見緊張。
私地撥公營用 供求更見失衡
團結香港基金4月曾推算,本港土地可建私人住宅由3年前「熟地」供應高峰時的2.55萬伙,跌至本年度的1.3萬伙;又預期未來5年平均僅1.5萬個私人單位落成,比去年實際數目少28%。
正如基金所指,當局近年推出的「蚊型地」趨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天公布的下季賣地計劃,港府只推了兩幅合共可建200個單位的地皮,但強調連同港鐵、市建局和私人供應,下季總供應約有5,400伙,仍審慎樂觀可達成全年度1.29萬個單位的目標。
黃偉綸聲言,政府「唔會hold住個supply」,惟目下私樓市場如斯火熱,當局應更積極加推土地,現屆政府餘下任期絕不能歎慢板。土地大辯論的最終報告公布至今已有1年半,只是當局在短中期選項如棕地發展上,仍然未見交出成績。
本報過去一直促請港府竭盡方法覓地,如本報《專家樓論》作者唐榮日前提醒,應趕緊改劃東九龍5幅土地,增加私樓供應。黃偉綸昨表示,倘若一切順利,明年或有一部分可入賣地表,而逾10個土地共享項目仍處前期交流,進度難言理想。
樓價要避免大升大跌,業主和租客的利益才能妥善平衡,但種種迹象皆顯示樓市再度出現過熱迹象,當局務必加快審批促進土地供應,也應認真審視研究相關政策。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