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災顯高效 港須珍惜軟硬實力
25/08/2017
香港經濟近年被鄰近城市追趕,甚至有被超越之勢;但在超強颱風一役,鄰近城市災情嚴重,香港卻安然度過,凸顯仍是高效率城市。港人不宜妄自菲薄,亦不要自滿,需珍惜和提升現有軟硬實力。
鄰城滿目瘡痍 香港安度颶風
本港今年三度遭颱風吹襲,但論風力,以前天十號風球高掛的天鴿最強,除了在杏花邨停車場和鯉魚門出現嚴重水浸,紅磡昇御門吊船撼窗爆玻璃外,其他地區大致安然,即使有121人受傷,但無死亡事件。
風災過後,全港恢復正常速度驚人,機場尤為顯著。前天共有480班航機取消,但機場通宵運作,疏導600班航機升降。這看似理所當然,但箇中殊不容易,因牽涉到機管局、海關、入境處、航空管制塔職員加班,疏導人流機流,還要航空公司、機場鐵路、巴士公司、食肆配合,又要物流管理,彰顯城市管理實力。
而在風災期間,大部分地區沒出現水浸,也沒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或斷電斷水問題,反映渠務、交通、供電和供水系統運作正常。正因為基建穩定,秩序井然,部分市民冒着狂風大雨外出唱K或飲茶,全靠警察、消防員和前綫服務員盡忠職守,凸顯本港高效運作。
反觀比鄰澳門、珠海、深圳、中山和江門,同樣將天鴿列作風力最勁的颱風,卻出現不同程度破壞和人命傷亡慘況,當中以澳門最嚴重,造成8死200傷。澳門多處地區出現大水浸、大停電和停水,打亂居民正常生活,商戶損失慘重,手機網絡亦不時斷網,碼頭損毁,對外交通亦大受影響。出現這些不幸情況,與城市管理軟硬實力有關,顯示有待改進。
無疑,香港近年被珠三角追趕,但這場風災再次凸顯本港在面對危機,不管是天災還是突發金融危機,始終最能面對挑戰。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說,只有「在海水退潮後,才知道誰沒穿泳褲」。在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並未受到太大衝擊,之後還幫中央將人民幣國際化,發揮其獨有功能。
勿倚賴吃老本 還須覓新本錢
然而,香港不能因此自滿,若以機器作比喻,近年確實有些螺絲鬆了,例如港鐵本月初列車延誤逾10小時,令人擔心港鐵管理層失職,沒做好防患未然。
香港管治不止靠政府,還要靠工商機構和市民維繫,大家要珍惜,以至了解到本港經濟增長慢下來,不要太依賴食老本,既要穩住老本,也要找新本錢,這還須大家努力。
【你點睇?】兩名顧客光顧火鍋放題店疑企圖帶走食材,你認為二人是否需要負上更多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