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降準起動 內銀逆市靠穩
15/12/2021
人民銀行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今日(15日)起生效,釋放約1.2萬億元人民幣長期資金,將進一步釋放流動性,降低銀行資金成本,並對內銀淨息差有利,有助銀行增加盈利;惟因早於本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預告適時降準,至上周二(7日)亦已宣布降準,在有充分預期下今日內銀股只大致靠穩。
(CNS圖片)
人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不代表穩健貨幣政策有變
人民銀行上周二公布,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決定於本月15日降準。人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早於本月3日李克強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時已表示將適時降準,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持,當時市場已預計人行很可能在一至兩周正式降準,且全面降準概率大於定向降準。
人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發文解讀指,本次降準釋放的一部分資金可用於歸還本月中到期9500億元人幣的中期借貸便利(MLF),減輕公開市場操作壓力,另一部分資金用於補充中長期資金,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過文章強調降準釋放的流動性總量適度,不會產生「大水漫灌」效應,也不代表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有所改變。
交銀國際:直接利好銀行盈利 經濟若好轉或引發銀行業重估
交銀國際指,全行業降準一如預期,直接利好銀行盈利。根據靜態分析,降準將提升2022年稅前利潤約0.8%。央行降準的目的是償還MLF以及為金融機構提供穩定的長期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監管機構傾向於通過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來引導融資成本下行。隨著資金成本降低,加上其他政策對存款成本削減的支持,預計儘管貸款收益率較低,但淨息差將在2022年企穩。降準後經濟前景若好轉,可能引發銀行業重新評級,看好增長勢頭良好且撥備充足的銀行,一旦宏觀前景改善,更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穩定的盈利能力將為行業重估奠定堅實的基礎。
國泰君安則認為,降準將增強銀行的放貸能力,並將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一定程度上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預計2021年餘下時間中國銀行業的盈利增速將相對較好,且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將相對平穩,維持銀行業「跑贏大市」投資評級。
野村就估計,今次降準0.5個百分點,支持內銀淨息差擴闊1點子,提升行業淨利息收入約310億元人民幣,並看好郵儲行(01658)、農行(01288)等大型銀行將會較受惠。花旗更看好明年內銀股淨息差將上升1.3個基點,提升內銀明年平均稅後利潤0.33%。中信証券則認為,今次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部分用於歸還MLF,加上市場對降準已有一定預期,相信影響力較7月時小。另瑞銀及滙豐證券均預期人行未來可能進一步降準。
野村陸挺:今次降準已在預料中 明年上半年將再降
另外,野村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這次降準對遏制當前增長放緩的影響有限,例如早前7月份的降準並沒有阻止過去幾個月的增長放緩,而財政政策寬鬆從9月底開始,北京在10月和11月逐步寬鬆,因此是次降準已在預料之中。他又預期,明年上半年將有另一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但由於PPI和CPI通脹上升,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星展銀行(香港)經濟研究部高級經濟師周洪禮則表示,人行近期的操作為市場投放流動性,邊際放鬆定調明確,預料明年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加快,加上將迎來提振措施以刺激出口,明年首季進一步降準的機會較大。中國政府會以行政措施控制物價,而PPI暫時已經見頂,通脹並非中國經濟首要憂慮。
德國商業銀行:料本月或明年減息 降低借貸負擔
另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指,中國是次降準為市場帶來驚喜,希望為市場帶來信心,即中國的增長不會崩潰,亦指中國人民銀行若不在此時行動,明年可以做出的舉動或較少。他又預期,中國將會在本月或明年進行減息,將有助銀行降低他們的借貸負擔,亦能向市場注入更多流動性。
內銀股今日普遍逆市靠穩,其中農行、郵儲行及中行(03988)都有升幅。
撰文:經濟通市場組、中國組 整理:李崇偉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憑獨家優惠碼【ETN2508】,購物滿$500即送免費禮品►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