翎客航天追趕SpaceX 料兩年實現亞軌道回收

22/08/2018

  馬斯克的SpaceX在今年2月成功回收火箭,讓世界為之歡呼,創造了航空業的新歷史,為人類探索太空帶來無限可能。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航空航天這個看似遙不可及的行業,在近年軍民融合深入推進下,一群年輕人正默默在北京亦莊打拼,競相追夢藍天。據非官方統計,在亦莊有6家民營火箭公司。當中,中國首家民營航天公司翎客航天(Link Space)創始人胡振宇接受iMoney專訪,詳談創業4年來的心路歷程,分享民營航天企業的前景,「希望能夠追趕上美國SpaceX和Blue Origin的步伐,成為世界上第三家可重複發射火箭的公司,預計兩年左右可實現亞軌道回收。」

 

  現年25歲的胡振宇臉上尚有幾分稚氣,但十分注重細節,採訪時特地別上Link Space LOGO 的金屬徽章,言談舉止中透析出自信與老練。作為內地民營航天的開拓者,他在2014年成立翎客航空,一度是媒體的寵兒,被稱之為「火箭少年」、「中國馬斯克」。不過,翌年出現了一些質疑,被指摘過度包裝,沒有核心航天技術等等,其後,胡振宇在公眾眼中消失了一段時間。

 

 

胡振宇Profile

年齡

•25歲

教育

•2014年 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經歷

•2013年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實習 

•2014年至今  翎客航天(Link Space)創始人兼執行董事

•2016年  入選《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精英」

 

  談及過去幾年的低調,他解釋,2014年後資本上得到一定認可,認為更多精力應該放在技術上的探索,過去兩、三年閉門技術挖掘工作及大量飛行實驗,今年初也取得公司技術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實現垂直起降火箭原型機低空飛行及回收技術。他笑言,「作為初創企業適當保持一些曝光還是很必要的,不然別人不知道怎麼投放資源給你。」

 

滿腔熱情 投身航科

 

  在大眾的認知裏,航天是個門檻極高的行業,恐怕只有國家才有能力去觸碰。2014年大三的胡振宇憑著對航空航天的滿腔熱情,投身到航空航天的技術研發中,現時30多人的團隊中既有「民間工程師」,也不乏體制內走出的「國家隊隊員」,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追求同一個夢想。2015年,《中國製造2025》將航空航天裝備列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民營火箭創業迎來第一波高潮。短短3年,內地商業航天場景,無論從團隊建設到政策背景,再到核心技術,愈來愈有向美國看齊的跡象。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美國民用航天企業已取得傲人成績,對於航空業的姣姣者spaceX,胡振宇絲毫沒掩飾崇拜之情,「spaceX真的是很偉大的公司,馬斯克做了非常非常多前沿性探索的事情。同時承受著很大的壓力,all-in進來(做這件事)。而從前瞻性角度來說,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Jeff Bezos)的Blue Origin更早地找準目標,從2000年開始著手回收技術,當然SpaceX的效率更高一些。我們與他們的差距還很遠,兩家公司都是我們學習的目標。」

 

  儘管火箭行業有眾多不同的技術方向,翎客航天的定位非常明確,胡振宇指出,翎客專注自主研發可重複發射技術的一家公司,中短期目標,追趕上spaceX和Blue Origin的步伐,目前全球只有spaceX和Blue Origin做到亞軌道火箭回收,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三家,預計兩年左右時間能做到亞軌道回收,未來3至4年可做到運載火箭。至於長期目標,是將火箭的運載體量不斷放大,未來可為人類提供往返太空提供基礎服務。

 

民用市場 前景睇高

 

  2018年1月,翎客航天取得技術上的一大里程碑,RLV-T系列可回收火箭驗證機經過近300次試驗後,率先成為中國首家實現垂直起降火箭原型機低空飛行及回收技術,旗下首款小型商業運載火箭NewLine-1目標於2020年實現試飛,他透露,整個項目的資本開支不會超過5億元人民幣,計劃今年內會完成新一輪融資,規模為1億元人民幣。

 

  他指出,當火箭運載能力提高後,在商業應用上便大有可為,並認為可回收技術是未來的大勢所趨。「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可回收就等於是撿便宜,因為你的價格和別人一樣,只要火箭回來了你就賺到了。」以亞軌道火箭為例,是百分百回收,幾乎沒有成本,燃料成本僅佔3%左右。回收技術的提升,一是提高發射頻次,二是降低成本,可以令一個不賺錢的行業變得挺賺錢,本身行業的利潤在10%至15%,但實現回收後,單次發射利潤將飆升至50%以上。他認為,行業競爭加劇並不會引發無限降價,比如SpaceX打8折,無論是一手、二手、甚至十手火箭就只打8折,因為他們提供的服務是一樣,且沒有功能上的損失。當行業出現降價時,會激發大量需求,客戶數量自然也會變多,它會有一個平衡。

 

  展望未來,他認為,隨著技術的迭代,未來發射火箭的成本可能只需現在的20%,屆時可提供一些不能產生二次利潤的服務,例如將食物或人送上空間站等,民用將成為一個新的市場。他相信,未來民用市場將比現時軍方、政府使用的量大很多,目前美國商業與非商業的比例是一半一半,而中國90%的仍為非商用,故看好民用市場前景。

 

亞軌道火箭VS運載火箭

 

  火箭發射用來做甚麼,是近年來中國民營航空航天企業一直要面對的緊迫問題。 目前亞軌道(探空)火箭、運載火箭這兩種火箭在中國最為常見。看起來都是「上天」的火箭,似乎沒有多大的區別,但事實上分別很大。亞軌道火箭的發射高度在100km以內,其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廉、發射也比較方便,但是沒有載荷衛星入軌的能力,主要用於大氣觀測、超音速試驗、人工增雨等。運載火箭,是由多級火箭組成的航天運載工具,主要用於將人造地球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空間探測器等有效載荷送入預定軌道,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天運載工具。

 

  根據據國泰君安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航天產業市場總額將達到4,850億美元(約3.78萬億港元),中國市場包括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將達到8,000億元人民幣。當中,最受企業追捧的是運載火箭。

 

轉載自《iMONEY智富雜誌》

 

【說說心理話】推崇「是旦主義」!精神科專科醫生許龍杰:不一定要追求完美!人生如「腸粉」,要加上不同醬料,才會有韻味► 即睇

延伸閱讀

緊貼市況
  • 00386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 4.430
  • 08178 中國信息科技
  • 0.285
  • 00016 新鴻基地產
  • 96.950
  • 01530 三生製藥
  • 29.340
  • 02465 龍蟠科技
  • 12.220
  • 02161 健倍苗苗
  • 2.930
  • 目標︰$3.50
  • 00992 聯想集團
  • 9.680
  • 目標︰$11.40
  • 00941 中國移動
  • 86.000
  • 目標︰$94.00
  • 00322 康師傅控股
  • 11.970
  • 目標︰--
  • 06618 京東健康
  • 62.150
  • 目標︰$78.00
  • 01024 快手-W
  • 64.000
  • 01347 華虹半導體
  • 73.250
  • 00883 中國海洋石油
  • 21.540
  • 01810 小米集團-W
  • 38.080
  • 00020 商湯-W
  • 2.060
  • 00902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
  • 6.170
  • 目標︰$8.00
  • 00331 豐盛生活服務
  • 5.880
  • 目標︰--
  • 02517 鍋圈
  • 3.840
  • 目標︰$4.10
品味生活
備註: 本地指數之報價為即時更新,資料更新時間為 21/11/2025 17:11
中國指數之報價為即時更新,資料更新時間為 21/11/2025 16:30
期指之報價為即時更新,資料更新時間為 21/11/2025 17:11
緊貼市況之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21/11/2025 16:40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人氣文章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關稅戰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5

北上食買玩

Wonder in Art

理財秘笈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

照顧者 情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