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領袖將齊聚美國阿拉斯加商討結束俄烏戰爭,加上美國擬邀烏方參與會談,反映形勢有漸從對抗走向務實妥協的跡象。峰會成敗勢深刻影響全球能源與經濟穩定,惟安全保障分歧仍是障礙,能否開啟和平之門存有變數。
將於本周五(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俄峰會備受矚目,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罕有地同意在美國本土而非第三方中立地區舉行會談,無疑釋出積極訊號,為談判營造良好氛圍。俄媒更形容普京訪美行程「創造歷史」,過去從未有俄國領導人到訪阿拉斯加。
美方亦迅速表明考慮邀請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iy)參與,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對三方領袖同場會晤持開放態度,顯示美方有意推動談判進程,三方會談成事機會不能排除。
領土立場鬆動,談判空間浮現
回顧今年初特朗普曾與普京通話,但未有實質成果,隨後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面更是不歡而散。當時美方在外交協調上明顯失衡,不僅「繞過基輔」,歐洲盟友也未能參與,對俄讓步的姿態反令俄方態度更為強硬,不利形成共識。
時隔半年,各方在持續博弈中逐步試探底線,形勢出現微妙變化。美媒報道,俄方或不再堅持四州全取,頓巴斯地區兩州因工業基礎雄厚且俄語人口佔多,可能由俄方保留,至於對赫爾松及扎波羅熱的控制,或凍結在目前戰線。有關說法與俄方近期軍事動作相符,俄軍加強攻勢,意圖在談判前佔據更多領土,爭取更有利成果。
烏克蘭問題終須以談判解決,俄羅斯經濟韌性驚人,能承受西方制裁,美歐對烏軍援亦難以根本改變戰場態勢。不過,美方仍掌握施力點。俄方最關注的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需美國介入處理;而俄方所控制的新領土,亦希望獲得國際承認。
安保分歧難解,歐俄互信待建
惟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言,「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安全保障仍是障礙;歐洲憂心俄羅斯再度侵略,美國方面卻因為政府債務問題,反而收縮軍事保護傘,不願承擔對盟友的安全責任。若無明確安保架構支撐,恐難得出穩固的和平協議。
無論如何,峰會能夠被正式提出並獲各方重視,已為解決問題創造難得契機。美國為向俄施壓,宣布對購買俄羅斯能源的國家實施次級關稅,若俄油氣流入全球市場的數量減少,能源價格勢將上升,疊加關稅戰,恐進一步推高物價。
今次峰會將是全球經濟能否獲得喘息空間的關鍵,峰會取得實質成果,美國或有空間延後甚至取消次級制裁。雖然各方的確都有停火意願,但在經濟與安全考量交織下,惟有務實妥協,方能打破僵局。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