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中國2025年第三季GDP增速放緩但符合預期,9月工業因出口反彈,消費及固定資產投資疲弱;財政部推5000億元刺激計劃,助穩全年5%增長目標。
事實要點:
▷ 財政部宣布5000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9月17日)
▷ 前三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轉負(首次罕見下滑)
▷ 9月工業產出因出口回升(外部需求回暖帶動)
▷ 消費增速連續四個月下滑(政策效應減退)
▷ 中美領導人會晤預計月底舉行(維持停火狀態)
在地緣緊張等帶來的關稅威脅和貿易壓力背景下,中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放緩但符合預期。分析指出,三季度經濟數據冷熱交織:受益於國外需求回暖,9月工業生產強勁反彈,但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則疲弱,顯示信心仍是拖累國內需求的主要因素。預計隨著新一輪政策支持舉措落地,四季度投資有望企穩回升,並為實現全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提供支撐。
*ING宋林:全年5%左右增長目標仍有望實現*
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表示,三季度經濟數據好於預期,部分原因可能是得益於國外需求的回暖,工業生產強勁反彈。這意味著只要四季度不出現明顯下滑,中國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仍有望實現。
但9月消費放緩,意味著「以舊換新」政策的提振效應已逐漸消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速下滑,顯示在貿易摩擦等外部不確定性因素下,企業普遍選擇觀望,導致投資情緒低迷。
備受關注的中美領導人會晤預月底舉行。儘管近期中美摩擦有所升級,但雙方的表態和信號顯示,均傾向於維持當前的「脆弱停火」狀態,不過誤判的風險仍在。無論會談結果如何,今年中國出口的韌性表明,貿易不僅僅受制於美國關稅,外部需求仍將繼續支撐全年經濟。
*凱投宏觀:美關稅衝擊逐消退,以舊換新效應正減弱*
凱投宏觀發表評論稱,9月的數據亮點是工業產出在出口帶動下出現回升,顯示美國加徵關稅帶來的初步衝擊已逐步消退,對中國商品的外部需求似乎正在回暖。相比之下,國內需求的相關指標則有所走弱,固定投資累計增速轉負,銷售增速連續第四個月下滑,反映出以舊換新政策效應正在減弱。而房價的下跌也抑制了居民的消費意願。
整體看中國經濟增長仍在持續,但越來越依賴出口以抵消國內需求的疲軟,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若政府不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提振消費,未來中期增長面臨進一步放緩的風險。
此外,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認為,中國三季度GDP增長進一步放緩,前三季度固投同比增速轉為負值,這種情況實屬罕見且令人擔憂。財政部17日宣布了5000億元人民幣刺激計劃,這應有助於緩解四季度的投資下行壓力。但儘管如此,四季度GDP增長仍面臨下行風險。
《經濟通通訊社20日專訊》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