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美聯儲2025年9月18日宣布降息0.25%,香港金管局同步下調基準利率至4.5%,滙控股價年初至今累升近50%至107.5港元,本月回購涉資19.29億港元,中銀香港周息率5.29%高於滙控4.8%。
事實要點:
▷ 滙控股價年初累升近50%(71元→107.5元)
▷ 滙控本月回購1878萬股(涉資19.29億港元)
▷ 中銀香港周息率5.29%(高於滙控4.8%)
▷ 恒生銀行擬售10億美元房地產抵押貸款
▷ 本地地產商2026年到期債券71億美元(年增70%)
千呼萬喚美聯儲局姍姍來遲的宣布降息0.25%,減息幅度及展望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本港金管局同步調降基準利率25基點至4.5%,有本地經濟師認為香港有條件跟隨美國降息步伐,料有序減息更有助市場復甦,對港銀行板塊投資利多於弊。三家本港大銀行股滙控(00005)、中銀香港(02388)、渣打(02888),今年以來升幅表現跑贏恒指,其中滙控獲摩通看好目標價122元,潛在升幅14%。
*滙控派息政策穩定加頻頻回購,跑贏恒指現價股息率仍屬可取*
滙控股價年初至今由71元水平開始升至今早高位107.5元,累計升幅接近50%,表現跑贏恒生指數,相信主要原因包括穩定股息率為投資者提供了吸引回報,為期內主要股價上升催化劑。今年滙控的股價一直都是平穩向上的趨勢,今(18日)股價已經到高位報107.5元,從交易層面來看已經位處歷史高位。由於股價持續上漲導致股息率由年初不計特別息的7厘多回落至4.8厘,較於美國十年期國債的股息率都達4厘以上,多少削弱了息率現水平吸引力。
胤源世創家族辦公室(香港)第一副總裁黃偉豪提醒,從長遠來說,滙控的實際派息相對穩定,尤其是一年派四次息,前三次的股息都會規定是0.1美元,最後一次視全年盈利情況調整,有機會提升總派息額。他表示若股價進一步上漲至120元以上,股價上漲股息率就會下跌,那麼股息率就會跌至4厘以下,而吸引力也相對減弱,因此不太建議投資者在當前高位入手。
對中長線投資者來說,黃偉豪表示,滙控頻頻回購股份對股價有正面作用。翻查交易所資料紀錄,滙控本月開始已回購逾1878萬股,共涉資約19.29億元。他建議投資者選擇分批吸納的方式,若覺得當前股價高或者估值不夠吸引可少量投資,等待股價回調或者估值回落時再加倉增持。
*港股同業投資吸引力排名:中銀>滙控>恒生?*
本港近年銀行資產質素受到樓市轉弱拖累,早前外電報道,由於地產商銷售及估值下降,本地地產商及其債權人將面臨愈來愈大的財務壓力,而明年債券到期規模將增加近70%至71億美元(今年為42億美元)。新世界發展(00017)成功獲得巨額再融資惟個案比較罕有,當中中小型上市發展商獲得銀行貸款額度或將勢必更加困難。昨日有市場消息報道,恒生銀行(00011)正尋求出售至少10億美元房地產抵押貸款組合,而昨日港府公布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落墨打救樓市措施不及預期,或許將影響港銀行股表現其中一大主要因素。
除了滙控之外,黃偉豪比較看好中銀,首先,中銀和滙控派息政策類同,中銀也是今年開始一年派息四次,派息穩定性強。其次,相較滙控而言,中銀股息率有5厘以上,略高於滙控。第三,在投資策略上,他表示兩者的投資部署一致,建議投資者分批吸納。
相對而言,比較滙控、渣打、中銀,黃偉豪表示恒生銀行投資前景比較遜色,一方面恒生的估值高,另一方面恒生業務以本地市場為主,受香港經濟影響較大。而滙控和中銀業務範圍夠大和多元化,滙控業務具有國際性,覆蓋歐洲地區,中銀業務涵蓋跨境人幣、內地業務。故此,偏向本地化業務的恒生,料因受制於本地經濟環境整體表現相對會較同業為差。
雖然恒生銀行正售至少10億美元房地產抵押貸款組合,若恒生成功出售對於壞帳有機會減輕,短期內能有資金入帳,改善財務表現,對業績也會有正面幫助。但對股價而言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始終因為背後壞帳風險高,市場相對謹慎。
*東亞和大新受制本地經濟環境,注意呆壞賬撇帳風險相對較高*
港銀行中小股選擇不多,投資標的圍繞於收購合併,過去十年包括招商收購永隆銀行、星展購道亨銀行、越秀合併創興銀行等,面對近年內銀直接來港開設業務例如東莞銀行,以及新戰場包括虛疑銀行不斷開發,傳聞整合消息減慢,惟市場目前所剩中小銀行已經不多,當中包括東亞和大新銀行。
東亞銀行(00023)和大新銀行(02356)股息率較同業為高介乎6厘至7厘,具有一定吸引力。但黃偉豪認為,稱數水平只屬於表觀數值,投資者要結合業務情況和基本層面來分析。他指出,這兩間銀行情況和恒生類似,業務比較偏向本地化,服務對象多是中小企業,所以更加受經濟環境影響。若經濟差,中小企業的還款能力就弱。因此對這類中小型銀行來說,壞賬風險較高。故此,較於一線滙控渣打而言,東亞和大新等目前只給市場提供了150-230基點溢價,或相對其他無風險資產利率,這兩間銀行該未被獲選成為投資首選。
本地主要銀行數據一覽(截止至2025年9月17日)
本地銀行 | 市值(港元) | 周息率(%) | 前收市價 |
滙豐控股(00005) | 1.84萬億 | 4.80 | 106.60元 |
中銀香港(02388) | 3992.28億 | 5.29 | 37.76元 |
渣打銀行(02888) | 3418.13億 | 2.09 | 148.40元 |
恒生銀行(00011) | 2241.04億 | 5.90 | 119.20元 |
東亞銀行(00023) | 320.34億 | 6.33 | 12.15元 |
大新銀行(02356) | 138.04億 | 7.12 | 9.82元 |
《經濟通通訊社記者羅嘉儀18日報道》
撐運動.護關節 | 維柏健健骨鐵三角【關節健骨至尊(升級版)】激筍買1送1 (原價$388)!同時修復、抗蝕、強骨,7天見效。立即把握健骨良機!(優惠期至18/9/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