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內容由人工智能根據現有市場數據及新聞來源生成,僅供參考。其內容不代表《經濟通》之觀點或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鑒於AI生成資訊可能存在錯誤、遺漏或偏差,用戶應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或諮詢專業意見後再作出投資決定。《經濟通》對因依賴本內容而導致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路透》2025年9月調查顯示,中國新建商品住宅均價今年預計跌3.8%,房價企穩時點延至2026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及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料達11%與7.5%。
事實要點:
▷ 2025年新建商品住宅均價預估跌3.8%(原預期跌4.8%)
▷ 房地產開發投資今年降幅11%(前次預期8.4%)
▷ 全國商品住宅廣義庫存20億平方米(去化周期20個月)
▷ 中央財政資金需求估5萬億元(收購6-7億平方米庫存)
▷ 房價企穩預期延後半年(原估2026上半年)
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挑戰,據《路透》調查顯示,今年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料下跌3.8%。分析師多數預計房價企穩至少是2026下半年或2027年,較三個月前的企穩預期推遲半年左右。
報道指政策的持續作用依然是關鍵,除了在房貸利率和放鬆限購方面可以進一步優化外,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央財政資金直接介入。
《路透》8月26日-9月3日訪問11家機構的預估中值顯示,2025年、2026年、2027年中國全國新建商品住宅均價同比料分別下跌3.8%、下跌0.5%和上漲2%,此前預計分別下跌4.8%、持平和上漲1.0%。
調查並顯示,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將至11%和7.5%;三個月前的預期跌幅分別為8.4%和5.0%。官方數據顯示,去年投資和銷售面積同比跌幅分別是10.6%和12.9%;今年1-7月跌幅分別是12%、4%。
*呼籲中央資金介入化庫存,總需求5萬億元*
中證鵬元工商企業評級董事郜宇鴻說:「中國樓市企穩的關鍵已經不在於進一步放鬆限制性政策,而在於中央主導的財政資金直接介入市場,通過財政專項資金收購存量房和土地轉化為保障房直接去庫存。」
至於用多大資金量,據她測算,當前全國商品住宅廣義庫存約20億平方米,去化周期超20個月,若目標是將去化周期壓回12個月的合理水平,需消化約6億-7億平方米庫存。按全國均價9500元人民幣/平方米、八折收購測算,總資金需求約為5萬億元人民幣。
《經濟通通訊社4日專訊》
【你點睇?】普京期望上合組織能形成歐亞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構。你認為上合是否有實力擔任更重要的全球安全角色?►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