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造商會今日會見傳媒時表示,本港建造業前景堪憂,私人工程量減少,中小型承建商因部分銀行拒絕向「二判」公司批出新貸款而面臨現金流壓力。商會指出,即使銀行承諾不隨意追收貸款,承建商資金周轉仍緊張,部分物料供應商亦面臨付款拖延問題。以早前保華建業集團事件為例,多家分包商未能收回款項,顯示行業潛在連鎖風險。
商會強調,建造業最新失業率達7.2%,涉及2.58萬人失業,為本港各行業之首,但高失業率與輸入外勞無關,主要由工種錯配導致。例如,燒焊工嚴重短缺,而其他工種則人手過剩。商會建議本地工人自我增值,學習新技能及科技應用,例如搭竹棚工人可學習金屬棚施工,油漆工人則可掌握油漆機械人操作,以提升靈活性適應市場需求。
商會表示,現時1.2萬個外勞名額中僅批出7000至8000人,部分外勞尚未正式投入工作。商會重申,輸入外勞不會降低建築成本,反而成本較本地工人更高,因外勞通常工作至晚上7時,而本地工人多於下午4至5時收工。若不計酷熱天氣安排,本地工人若縮短三分之一工時,實際成本將增加三分之一。商會呼籲工人尊重合理工時,並建議發展商改善地盤設施福利,吸引新血加入行業,同時鼓勵工人提出改善建議。
《經濟通通訊社3日專訊》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