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01 友邦摩利五十購A (認購證)
即時 按盤價 不變 0.000 (0.000%)

02/09/2025 08:10

吹響集結號(二)

解讀
核心摘要:
2024年1月恒生指数最低14794點,2025年1月24日收20066點,升幅35.6%。中央六部委2025年1月23日發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

事實要點:
▷ 2024年1月恒指最低14794點,最高23241點(升幅57.1%),2025年1月24日收20066點(升35.6%)。
▷ 2025年1月23日中央六部委發布《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保險資金2025年淨流入估1萬億元。
▷ 公募基金2025年淨流入估5900億元,社保基金估1200億元。
▷ 2025年第二季外資持有中資股2958億美元,佔其總持股1.33%(季降0.11百分點)。
▷ 2025年8月21日外資持A股市值2.5萬億元,佔總流通市值2.72%。

  明天是9.3大閱兵,筆者於昨日(1日)已吹響了股市的集結號,恒指亦十分給力,升539點。但股友開心集結後,亦要考慮股市不會日日升的,昨日期指低水91點。
 
  中港股市雖然會朝新高推進,但升途是有波折的,祝大家好運!
 
  股市要好,除了舊公司肯多派息外,亦要不斷有新的、有盈利能力的公司上市,這就是新質生產力。
 
  不少人會問乜嘢叫新質生產力,筆者於2024年3月20日文有下論:
 
  新質生產力,是要靠新技術、新科技,怎可促進這個發展?在安徽,有100多家院校、機構共同啟動了一項改革,讓科研團隊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這是產研合力,以提升產業的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新」在何處?由官媒《新華社》主辦的時政刊物《半月談》給出了以下答案。
 
  新質生產力的「新」在4個方面:
 
  1. 新勞動者,如能充分利用現代技術的新型人才;
 
  2. 新勞動對象,如數據要素;
 
  3. 新勞動工具,如生成式人工智能;
 
  4. 新型基礎設施,如大數據中心等。
 
  而新質生產力的「質」也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
 
  一是質態,把數據作為驅動經濟運行的新質生產要素,從而打破了傳統生產要素的質態;二是質效、生產工藝、品質大幅提升,要以新技術新產品驅動新的社會需求。
 
  國家主席習近平亦強調,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由此可見,新能源、新材料等同樣是重點發展的領域。
 
*發展新質生產力從實際出發*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高質量生產力。可是,官方也強調,發展新質生產力不等於放棄傳統產業,關鍵是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C919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支持衛星通話的華為大眾智能手機、蛟龍潛水器探秘深海……這些都是新質生產力落實應用的例子。
 
  對於普通人來說,科技給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便利,新質生產力如何發揮作用?
 
  其實,無論是網絡購物、移動支付、智能家居、新能源車、遠程辦公等大家習以為常的生活應用,還是智能駕駛、空中的士、5G遠程機械人手術這些新興領域,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現。
 
  由此可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新質生產力,不僅能為各行各業帶來重大變革的前沿技術,同時也應用在大眾身邊。
 
  新質生產力,可以是簡言之是將目前的生產模式、用料,翻新一遍。一如以前煲飯用砂煲,今時煲飯用電飯煲,三、五年後你認為電飯煲是怎樣的呢?我的要求是:
 
  上班前在煲飯器內分別放上米和水;
 
  *自動洗米;
 
  *自動落米水;
 
  *定時煮飯;
 
  *要有遙控,因為我可能臨時有飯局,不回家吃飯。
 
  新質生產力,在股票上怎表現出來?DeepSeek、宇樹機械人等,一旦上市,有無錢途?
 
  有國家隊在防範「外資來犯」,有監管機構來監控股市中的牛鬼蛇神,有舊經濟公司肯多派紅利,有新晉公司的盈利快速增長能力來撐市,還要有肯入市的股民,今時股民有多歡喜入市?
 
  中國在經濟上,已走完了農業和製造業這兩關,現在要打造的,是金融業,只要這瓣也打造好,才可以是打造了經濟上的鐵三角:
 
  1. 農業;
 
  2. 製造業;
 
  3. 金融業;
 
  2024年「924」的宣示,是中央力圖打造中國健康金融業的起步。之後陸續有不少金融業上的夯實(指基礎工作要紮實)、新猷。只不過不少投資者是短視,故仍處於黎明前仍黑暗的悲嗚。黎明何在?
 
  2024年恒生指數在1月份最低見14794點,之後有阿爺出手改革國企績效指標,奠定全年轉勢向上;加上之後「新國九條」以及「924」,恒生指數最高升至23241點,高低位升幅足足57.1%!就算以上星期收市20066點計(2025年1月24日),都有35.6%升幅。反觀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雖屢屢創新高,高低位升幅也只升了21.4%,不足恒生指數同年的一半。
 
  2025年1月23日,中央6個部委: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所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
 
  不少悲觀投資者仍會以「唉!又方案?唔見我的蟹貨返家鄉?」30000點時的貴價貨,是沒有6個部委的宣示,但自2024年「924」的宣示以來,恒生指數已經自18000點,升至今時(2025年1月23日)的20000點,更不用說在之前更早的「國九條」、「新國九條」時以來的升幅。
 
  簡言之,恒指在30000點時阿爺無話要幫A股,但在14000點時阿爺話要幫A股,看不到這兩個時間點上阿爺的取態,神仙難救。
 
  至於這個實施方案會實施乜東東,筆者要抄下來,本欄唔夠位,大家可翻看當時本報的新聞版報道,投資者所關心的是:亦將有以利吾荷包乎?
 
*中央致力推動長期資金入市*
 
  筆者不才,不敢妄議,下抄專家之言。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指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案》將為A股市場帶來可觀的資金淨流入。
 
  保險資金方面,存量資金權益比例提升,加之「實施方案」帶來的額外新增資金,預計2025年資金淨流入規模總計可達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具體來看,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將用於投資A股;第二批保險資金的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今年上半年落實,規模不低於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時,考核周期也將延長。
 
  在債券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存量保險資金對股票的配置比例有望穩步提升。據估算,2022年至2024年保險資金淨流入分別約為7800億元、3100億元和7400億元。
 
  孟磊認為,公募基金與社保基金方面,靜態估算下,2025年淨流入規模分別為5900億元和1200億元。
 
  方案明確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來3年每年至少增長10%,2025年至2027年公募基金將至少增持A股5900億元、6500億元、7100億元。
 
  儘管市場股價波動可能影響實際增持規模,但公募基金可以通過新發權益類產品或者調整存量混合型基金的資產配置比例來實現目標。
 
  對於社保基金,假設其資產總額以過去10年9%的年度化複合增速進一步增長,且股票配置比例維持在40%,則其有望在2025年為A股市場帶來1200億元的資金淨流入。
 
  瑞銀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曹海峰認為,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將為券商機構和ETF業務打開發展空間。預計2025年ETF將繼續成為公募基金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儘管2024年末中國公募基金之中,ETF基金佔比已增長4個百分點至12%,但相比美國29%仍較低。
 
  此外,方案還提出,提升機構服務能力,支援併購重組,引導行業提升對中長期資金的服務能力等,這將有助於改善證券行業格局,推動中國機構化的進程。
 
  有謂「家有二千,每日二錢,全無生計,用得幾年」,但今時A股是險資、公募基金與社保基金,每日都買二錢,有了這生(新水)計,A股是否可以冉冉上升好多年。
 
  近日新聞又如何?
 
  (1)存款搬家:
 
  中信證券分析師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7月份住戶存款按年多減7800億元;非銀存款按年多增1.39萬億元。數據反映出居民存款向金融產品轉移的趨勢,居民存款「搬家」或已開始。此外,M2及M1按年增速「剪刀差」收窄,反映資金活化程度提高,存款沉澱現象減弱。
 
  居民配置偏好轉變的驅動因素:
 
  一方面,自2022年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建立以來,商業銀行從不同管道引導銀行負債端成本有序降低。存款提供的收益壓縮,導致對儲戶的吸引力也隨之減弱;另一方面,穩股市定調和一系列托底政策為股票提供了穩定的回報支撐。這可能導致原本偏好安全資產的存款資金,將更容易被高性價比的權益資產吸引。
 
  「搬家」的資金流向何處?
 
  i. 保險:保費增長,險資入市趨勢漸顯。保險端收益率高於存款利率,推動居民儲蓄向保險產品轉移。近年來險資減少了存款的持有規模,增大了對於權益的配置力度,此外,險資投資債券的比重也保持上升趨勢。
 
  ii. 理財:規模持續增長,「固收+」逐漸受青睞。三年期高利率存款集中到期引發的存款再配置,以及存款利率降幅快於理財收益率降幅,抬升了理財產品的相對吸引力。預計三季度隨著權益市場企穩回暖、債市利率持續下行,市場對固收+策略的認可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iii. 股市:個人投資者加速開戶。隨著股市行情回暖,個人投資者加速入場,與去年的「924行情」不同的是,本輪行情單周淨增幅平穩上升,資金入場更為有序。
 
  未來「存款搬家」的潛在規模與影響。
 
  從超額儲蓄的視角來看,我們測算2018年以後的超額儲蓄累計超過30萬億元,而2022年以後形成的5萬億元超額儲蓄,在短時間內更可能成為用於消費、投資的潛在資金。從存款到期再配置的視角來看,我們測算2025年可能有90萬億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設其中5%至10%的資金尋求更高的收益,則流出規模可能在4.5萬億至9萬億元。「搬家」的存款不太可能集中進入權益市場,或傾向於以「固收+」類型的資管產品進行過渡承接,也能實現資金的「間接入市」。
 
*外資回流增持被動性基金*
 
  (2)外資對中國資產關注度升溫
 
  據華泰睿思從總量層面看,今年外資確有回流,主要以增持被動性基金的形式流入,主動基金行為體現為低配補倉。截至8月20日,EPFR(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口徑下外資流入港股約52.2億美元,相比2024年全年流出已經逆轉,近期有兩點變化值得關注:1. 主動外資連續四個季度按季流出縮窄,7月30日單周曾出現去年924以來首次單周淨流入;2. 被動型外資7月1日至今已流入近70億美元,其中專注於中國和全球新興市場的被動外資是主要貢獻。在解讀時要注意的是,1. EFPR口徑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資金流入都主要來自申購規模,並不代表基金「主動」調倉。2. 主動資金長期呈流出態勢,且長周期視角下被動資金流入速度高於市場漲幅,可能反映為基金投資者的被動化傾向。
 
  我們進一步分析了全球主要外資管理機構的季度持倉報告(13F)來觀察「主動」調倉行為,發現外資對中國資產低配程度整體上有所改善。今年第二季海外頭部基金共持有中資股2,958億美元(按季提升54.5億美元),佔其全部持股規模的1.33%(按季降低0.11百分點)。海外頭部資管機構依然相比MSCI權重低配中國資產,但低配按季改善0.23百分點至1.74%(第一季低配比例為1.97%),接近去年第四季。基金持倉數據只能截至第二季,結合上文7月以來EPFR數據變化可以推測,外資在三季度可能進一步流入。
 
  主動外資對港股偏好如何?
 
  靜態來看,以MSCI中國為基準的超低配視角下,外資超配運輸(4.1%,倉位佔比,下同)、公用事業(3.8%)、保險(3.5%),低配軟件與服務(-4.4%)、汽車與汽車零部件(-3.5%)等。
 
  動態看,一級行業中二季度外資相對基準增持依然被低配的可選消費(+2.5百分點),續超配房地產(+0.3百分點),減倉超配的工業(-1.8百分點)和仍處低配的資訊科技(-0.8百分點)。二級行業下外資增持消費者服務(+1.4百分點)、零售(+0.9百分點)、汽車與汽車零部件(+0.4百分點),減倉運輸(-1.6百分點)、銀行(-0.8百分點)、技術硬件與設備(-0.6百分點)。
 
  個股層面,相較於今年首季,友邦保險(01299)、建設銀行(00939)、網易(09999)、中國人壽(02628)、快手(01024)等持倉排名提升較為明顯。相比基準,阿里巴巴(09988)、比亞迪(01211)、京東(09618)、中國人壽、騰訊(00700)等被增配,拼多多(美:PDD)、美團(03690)、小米(01810)、中國銀行(03988)等被減配。
 
  上述數據截至今年第二季,7月1日至今國際中介持股數據顯示,港股特色板塊中外資增持新消費及創新藥,持股佔比分別提升4.6和1.2百分點。行業方面,外資增持汽車、基礎化工、有色金屬,減持消費者服務、煤炭、國防軍工。
 
*A股市場情緒回暖中期向好*
 
  多重因素共振下外資對香港資產配置或有提升空間:
 
  往後看,外資依然有繼續增配中國市場空間:1. 海外流動性易鬆難緊,不僅因為貨幣政策,還有金融監管、發債久期調整等,美元流動性可能趨勢偏鬆;2. 國內基本面預期改善,人民幣匯率仍有升值空間。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外資在港股市場重要性已經有所下降,南向資金在互聯互通標的中成交佔比已經超過40%,其未來流入的持續性同樣甚至更加值得關注。
 
  國金證券報道外資機構加速入場布局A股。高盛PrimeBrokerage數據顯示,全球對沖基金正以6月底以來的最快速度買入中國股票。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21日,外資機構持有A股市值約2.5萬億元,相比2024年末的2.31萬億元增長8%,佔A股總流通市值的2.72%。此外,截至8月21日,A股市場已有920家公司披露了2025年中報,其中有261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裏出現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身影,合計持股市值約301.4億元。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的最新研報觀點認為,A股市場情緒顯著回暖、中期展望向好。
 
  股市是:魚缸無水魚難養,今時多條水喉注入A股,升是無疑問,能升多少,要看A股的舊公司有幾反內捲(即提升回其盈利能力),新公司有幾多上市,有幾多專利。
 
  A股要升至6000點(上證指數)問題不大,但要升至14000點,就要看有幾多家A股公司,能打入世界市場,不光賺14億人的錢,也要能賺全世界的錢。可口可樂(US.KO)如只賺美國3億人的錢,則巴菲特應早已棄之,關鍵是可口可樂能賺全球人的錢,如他日農夫山泉(09633)、娃哈哈,能賣遍世界,你話會對A股指數有多大貢獻?如A股有百隻企業能賣遍一半地球,A股14000點怎會是夢?
 
  一如習主席話,中國今時是面對百年大局,中國股市何獨不然?在政治上,真理是在大炮射程內,9.3閱兵有啟示,同樣A股14000點,是在銀彈射程內,萬四尚未成功,股民仍須努力。《資深投資者 石鏡泉》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

備註: 即時報價更新時間為02/09/2025 18:00
  港股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由香港交易所提供; 香港交易所指定免費發放即時基本市場行情的網站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 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選購五星級酒店御用海鮮!

樂本健 x etnet健康網購 | 購物滿額即送免費禮品

etnet榮獲2024-2025年度「數碼無障礙網頁嘉許計劃」三項金獎

大國博弈

關稅戰

貨幣攻略

說說心理話

Watch Trends 2025

北上食買玩

Wonder in Art

理財秘笈

流感高峰期

山今養生智慧

輕鬆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