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 | 施羅德投資:投資市場已顯著擴闊,不再由科技股主導
31/10/2024
《環富通基金頻道31日專訊》施羅德投資策略研究部主管Duncan Lamont指,儘管科技股在2023年主導了回報,投資市場現時已經顯著擴闊,投資者或錯失了其他被忽視的機會。至今仍有部分人堅持「七巨頭」--英偉達(Nvidia)US.NVDA、蘋果(Apple)US.AAPL、微軟(Microsoft)US.MSFT、Google母公司AlphabetUS.GOOGL、亞馬遜(Amazon)US.AMZN、Meta Platforms(Facebook)US.META和特斯拉(Tesla)US.TSLA主導了環球股市的表現,然而他們的看法大錯特錯。2024年,環球眾多企業的表現已超越大部分「七巨頭」。這不僅是受中國近期復甦的影響,美國的情況也極為相似。
公用事業板塊錄驚人增幅,金融板塊交出亮眼成績
別誤會,並非認為「七巨頭」中的許多公司表現不佳。事實上,當中的一些公司多年來穩定地為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儘管規模日益壯大,它們仍持續令懷疑者屢屢折戟。想強調的並非它們是糟糕的投資,而是將其視為唯一優質投資的觀點過於短視。除了Tesla之外,它們在2024年至今都交出了強勁的回報。但事實上,某些其他公司表現得更好。
從板塊層面來看,也出現類似的趨勢。2024年,各大市場的頂尖表現者是常被視為「乏味」的美國公用事業板塊,該行業錄得驚人的32%增幅。金融板塊在全球多個地區也交出了亮眼成績,而亞洲新興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顯然,投資市場早已不再只是由科技股主導。
2023年,「七巨頭」以外的回報相對一般,但2024年卻充滿了充裕且常被忽視的投資機會。這種趨勢不僅局限於股價波動。展望未來12個月,歐洲和日本近半數上市公司預計將以本幣計算實現兩位數的每股盈利增長(EPS),與備受推崇的美國上市公司旗鼓相當。英國也不遑多讓。而新興市場的數據更高(超過60%的公司預計將實現兩位數增長),但這是因為這些是名義數字,許多新興市場的通脹率較高。
大部分風險集中數隻股票,小型股仍處低估狀態
對於股票投資者來說,問題在於儘管市場表現正在擴闊,他們的投資組合卻沒有。美國六大公司(「七巨頭」中的六家,不包括Tesla)的市值已超過全球市值第二大至第七大國家(日本、英國、加拿大、法國、中國和瑞士)的總和。六隻股票,六個國家。它們18.1%的權重等同於環球市場中2000家最小公司的總和。
這種高度集中代表大部分風險集中於數隻股票,導致投資者幾乎無法參與更廣泛的市場機遇。而這些被忽視的公司在估值上顯得更具吸引力,無論是在美國還是環球市場皆如此。等權重指數(與受公司規模影響的市值加權指數不同)進一步凸顯了這一估值優勢。相較歷史水平,小型股仍處於低估狀態。
市場表現從「七巨頭」外擴並不令人意外。極少有公司能夠連續數年躋身前10名甚至前100名。股價被過度推高,往往反映出對企業增長的預期過度樂觀;而其他公司則被市場忽視,股價低迷,前景預期過於悲觀。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直至更多投資者被捲入炒作循環,最終市場回歸理性。過去的贏家被忽視的公司所超越,並在表現排名中逐漸下滑。
歷史上,指數集中度高的時期(少數公司主導市場)往往預示著這些大公司隨後會表現不如平均水平。等權重版本的股市表現超過了市值加權版本。儘管存在機會,但投資組合對這些大公司的配置卻在縮小。
科技股估值通常偏高,評估跨市場價值需設合理基準
投資者應謹慎提防僅將一個地區的估值指標與另一地區進行簡單比較。會計準則的差異以及各地股市構成的不同,代表某些市場的估值水平往往高於其他市場。例如,由於科技股具備相對較高的增長潛力,其估值通常偏高。因此,像美國這樣擁有大量科技股的市場,估值往往高於歐洲等地區。
當評估跨市場的價值時,需要設立一個合理的基準,以克服這一差異帶來的影響。其中一個方法是評估每個市場相對於其歷史的估值水平。
最後,投資者應始終謹記,過往的市場表現與歷史上的市場走勢無法可靠預測未來。你的資金始終面臨風險,這是任何投資的本質。(wa)
樂本健獨家優惠:【降醇速】環保裝$199 (原價$310),只限2天:25/8-26/8/2025,早上10時開搶!即上healthsmart.com.hk►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