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不足盲搶藥 增供應安撫民心
04/03/2022
本港新冠確診迭創新高,全城盲搶退燒藥!政府在第5波疫情顧此失彼,治療、隔離左支右絀,長期呼籲別亂買成藥的醫學專家,也改為建議自行搜購成藥服用和儲備。不過,市民仍要警惕,常用退燒藥縱不需醫生處方,但仍有潛在副作用。港府要解決「恐慌性購買」的氛圍,應與醫管局協調釋放一定儲備,且善用內地全球最大原料藥產地的優勢,請中央政府增加出口成藥和原材料,讓港人今後可安心居家隔離。
Omicron變異株火速席捲全球,各地民眾爭相搶購退燒藥,最先失守的英國、澳洲、菲律賓等地,1月已見掃貨,近期則輪到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和香港一藥難求。
踏入2月後,本地疫情急轉直下,政府支援熱綫無疑愈來愈多,只是全皆極難接通,病人孤立無援。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上月10日建議,輕症患者留家多喝水,有需要時進食必理痛,結果這品牌率先沽清,繼而擴及其他撲熱息痛成藥,以及同可退燒的布洛芬、阿士匹靈、中成藥連花清瘟等。
搶清兩月存貨 比沙士更誇張
隨着核酸檢測確診、快檢陽性尚待登記的患者愈來愈多,另一專家顧問許樹昌日前也建議,應為居家隔離檢疫準備好退燒、止痛和收鼻水藥。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昨日形容,市民近日「海嘯式」入貨,數天已搶清了藥房某品牌退燒藥一至兩個月存貨,比沙士期間更誇張。
雖然常用退燒藥效用相對溫和,各地專家普遍指出,孕婦、兒童、高血壓人士皆要小心。英國國民保健服務警告,為盡速止痛倍增撲熱息痛藥劑量,後果可大可小,過量服用恐致中毒。悉尼大學最新研究也發現,接種新冠疫苗前後服用退燒止痛藥,皆可能影響防疫效用,正好提醒大家時刻小心用藥,別盡信偏方。
對於市面鮮活食品短缺,港府連日已增加不少進口路徑,又每天刊登數據澄清供應充足,惟在醫療物資上,商經局似乎着眼輸入快檢包、口罩和中成藥,衞生署就曾提出,會與短缺藥品供應製造商,以及本地業界溝通,要求增加供應。
醫局先釋庫存 求助內地補貨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陳以誠相信,公立醫院藥物仍然充足,建議醫管局可先釋出部分藥物。公益金、樂善堂等社福機構的網絡,料可協助轉送藥物至最有需要人士手中,局方隨後可透過商經局適時從內地補充,以策萬全。
內地生物藥業發展蓬勃,供應了美國高達7成撲熱息痛成藥,相信可有效協助香港紓困。事實上,內地也早已是全球最大原料藥(又稱活性藥物成分)來源國,足以撑起印度這個仿製藥工廠,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建議港府,安排撲熱息痛原材料運入本港,加快藥廠製藥,顯然也可購自內地。
本港已愈來愈多新冠患者在毫無官方物資支援下,居家隔離至病癒康復,當局有必要竭力確保普羅大眾有藥可吃、可買。否則,全民強檢還未能推行之前,多冷靜理性的人或者都已被各式短缺恐慌、抗疫謠言,弄得筋疲力竭!
獨家優惠【etnet x 環球海產】用戶專享全場95折,特價貨品更可折上折。立即使用優惠代碼【ETN1WWS】,選購五星級酒店級海鮮► 立即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