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冬奧戰勝疫境 完美示範展自信
21/02/2022
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北京分別成功主辨夏季和冬季奧運,展現全球首座「雙奧之城」魅力。北京冬奧在空前壓力和挑戰下,排除了外部干擾、戰勝了變種疫情,完美收官。
中國隊獲得9金歷來最佳成績之餘,今屆冬奧無論是人見人愛的冰墩墩,奧運村內高科技生活,還是首鋼大跳台等場館的綠色節約,都向世界宣示了一個與西方視角不一樣,一個敢於自信追求更好未來的中國。
歷時17天的北京冬奧圓滿閉幕,把事前美國牽頭的「外交抵制」,外界對冬奧的質疑一掃而空。中國隊更大豐收,奪9金4銀2銅共15獎牌,金牌和獎牌數量雙雙打破紀錄,榜上名列第三,超越美國,僅次挪威及德國。作為冬季運動傳統不算深厚兼亞洲國家,中國主辦冬奧的獎牌成績,遠勝南韓與日本各自主辦紀錄,能直接與歐美一拼。
賽場之下,中國成果同樣可圈可點。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全球,北京冬奧防疫條件要比東京夏奧更為艱險,3大賽區的閉環管理,則成功凸出了中國的抗疫理念。閉環內179萬人次核酸檢測,測出172人陽性,反映「動態清零」追求的不是零確診,而是零傳播,一旦發現疫情盡速撲滅,首要是保障群眾健康和安全。
閉環「零傳播」 動態清零奏效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讚揚,北京冬奧感染率僅0.01%,場內若非全球最安全,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之一,這是一項偉大成就。
即使一些西方傳媒批評閉環管理「消滅病毒也消滅了樂趣」,各國運動員在社交網站分享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冬奧閉環區域規模巨大,活動多樣,除可理髮美容,外國人還能享受中國春節和完宵活動,學造燈籠和猜燈謎;奧運村內的虛擬實景遊戲設備、可供學習太極與氣功大型互動屏幕,以及自動烹飪、調酒和送餐的機械人,更同時展現了中國科技實力。
遑論吉祥物「冰墩墩」紀念品大熱,備受各國運動員追捧賣斷市,「一墩難求」成為熱話,冬奧社區「沒有樂趣」之說,顯然難以成立。
另一方面,北京冬奧場地體現出中國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決心。相對夏季,冬奧場地更為特殊和專門,成本效益向來是個問題。北京冬奧則使用了不少當年夏奧的場館,如鳥巢和改為「冰立方」的水立方,只新建了「冰絲帶」國家速滑館一座場館。備受矚目的首鋼大跳台所在園區,更是由為了改善空氣污染而關閉的鋼鐵廠改建而成。國際奧委會官員稱,北京冬奧提升了中國對可持續性的關注,並創造了多重用途運動場地的模式。
今次北京主辦冬奧,以及場館的保留,已令冬季運動在中國火速發展,有助冬季運動產業化和推動內循環。國家體育總局強調,「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目標的實現,是北京冬奧最重要的資產。
超越政治紛爭 各國相處之道
撇除推動經濟,奧運會最重要的是各國運動員將自身在主辦國體驗,帶回家與人分享所產生的口碑效應。北京冬奧告訴了世界中國安全、環保同時不失親和的一面,也看到了中美運動員同場爭金,展示了友誼和理解,巴赫便欣然指出,證明運動能夠超越政治紛爭。
同時亦正如外長王毅所言,冬奧成功是世界的成功,最激烈的競爭對手也能和平競賽、相互鼓勵,目的不是打敗對方而是超越自我,這樣的精神,應該成為國與國的相處之道。
【說說心理話】陳敏兒:人生有很多苦痛的經歷,但我不甘心去白受這些苦,要從中「獲利」,去學習,令苦變得有價值,再跟其他人分享►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