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劑抗疫成大勢 完針定義須考量
16/12/2021
世衞警告,新冠變種毒株Omicron擴散速度史無前例,應已入侵全球大部分國家地區。各地科研接連顯示,一針或兩針既有疫苗不足以預防相關感染,有必要加針額外訓練免疫系統,如同讓它「讀大學」。
與此同時,愈來愈多國家已決定收緊「完成接種」的定義,新加坡便將要求接種多達4針才算完針。為加固保護屏障也好,為與國際接軌也好,港府都要及早考量,做好補針配套。
加針如上大學 抗體質量齊升
世衞前天宣布,共有77國發現Omicron個案,其他不少地方料只是尚未揪出感染者。本港一連3天錄得案例,總計已有9宗,可幸沒有流入社區;英國政府顧問則預測,當地每日數字月底恐高見100萬宗。
港大前晚公布,兩劑復必泰或科興不足以抵抗Omicron感染,美國哈佛大學等的新研究隨即指出,當地3款認可疫苗,即兩針利用mRNA技術的復必泰和Moderna,以及一劑過的強生腺病毒載體針劑,對抗Omicron的功效俱顯著減少,與世衞疫苗防感染和阻傳播或者雙減的研判相若。
不過,話音剛落,科興昨日即公布,初步證實注射3針可有效提升中和Omicron的能力,國產腺病毒疫苗商康希諾更聲稱,3針可提供「很好的保護」。
那麼為何兩針不夠,相同的3針會奏效?英國病毒學家Jonathan Ball為此解畫,打疫苗在原理上就像上學,令免疫系統汲取知識。首劑打好認知基礎,第2和3針則可助身體加深了解病毒,意味絕非讀3次小學,而是更像升中學和大學,協助演化出更好和更多抗體和淋巴細胞,阻止病毒複製和存活。
就像乙型肝炎和小兒麻痺症等均要打起碼3劑,Omicron的出現令醫學界漸達共識,不論老中青,新冠疫苗至少要打3針。美國抗疫舵手福西認為,更改完針定義只是遲或早的問題,應當每天審視。
以新加坡為例,前天將加強劑門檻由30歲降至18歲後,隨即宣布收緊要求。打畢兩劑mRNA疫苗,或三劑科興或國藥滅活疫苗的人,必須再加針才算完針,生效時間待定。早改稱3針才算完針的以色列政府,正全力催谷首3劑接種,惟已預告未來「很大機會」建議打4針。
加針保護社會 方便外遊接軌
港府既已表明,有意下月初擴大全民打復必泰加強劑,自然應盡早籌謀,要否跟隨國際大勢,更改完針定義至3劑。這既可為最快本月與廣東小通關、以至未來與內地全面開關,築起更強韌的保護屏障,長遠也有助與外地重建對等的雙邊出入境規例,方便民眾遠遊公幹。
港府過去近10個月間扭盡六壬,才能把首劑接種率推至合資格人口的71.6%,推動加強劑面臨挑戰顯然不少。
隨著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陸續關閉,當局將須不斷評估公私營醫院和診所,是否足以應付首兩針和加強劑的需求,也要適當擴大頗受好評的流動接種車隊,藉便捷位置、豁免預約、即場諮詢等安排作招徠,並斟酌引入更多不同技術和品牌的疫苗,吸引尚有猶豫的市民打針和補針,共同抵禦棘手難纏的Omicron。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