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危轉機 港須抓綠色金融機遇
26/10/2021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即,減排重擔背後有危亦有機。中央政府前天宣布,最遲2060年將石化能源佔比降至兩成以下,將加大支持節能環保、新能源、低碳交通等,汰舊升級需求龐大。香港要善用既有融資優勢,協助內地填補每年以萬億元人民幣計的資金缺口,更要趕快釐定相關準則、推出產品以及培訓人才,才能穩居大灣區、亞洲,以至全球綠色金融中心。
內地環保轉型 港助廉價募資
內地正處轉型路口,現近6成電力燒煤產生,仍有新規劃的火電廠,但同時致力淘汰高碳項目,發展碳捕捉封存技術等。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宣告,已開始在沙漠興建大規模風力和太陽能項目。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昨天撰文稱,當局正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廣東陽江更會規劃建設全國首個風電城。
渣打曾估算,內地要2060年達到碳中和,共需127萬億到192萬億元資金,即每年需投入3.2萬億至4.8萬億元。特首林鄭月娥相信,本港滙聚全球領先的金融和專業機構、綠色評估認證機構及國際投資者,有條件和優勢發展成區內綠色金融樞紐,成為綠色企業和項目首選融資平台。
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利率掉期安排可令人民幣債比美元債更便宜。本月中,深圳已創先河成為首個在香港和境外發人債的內地城市,當中多為成本每每低過傳統債券的綠色債券,相信對陽江或其他省市俱有吸引力。
從推動市場基建和發展來說,港府緊跟國際大勢,過往3年已發273億港元的綠債,未來5年更會大幅加碼至1,755億港元,冀能為市場釐定孳息曲綫。
不過,全球對於綠債或永續發展相關債券,仍未設共同標準,港交所主席史美倫聲言加快相關籌備工作,列明國際認可的績效目標、違規罰則等要求,才能避免出現市場愈益關注的「漂綠」(Greenwashing,意即宣示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實際上反其道而行)。由於內地監管機構對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資料披露的要求,未及證監會和金管局,本港協助募款時,更要演好把關者。
雖然美國和歐盟已有各式碳排放衍生產品,但未能涵蓋內地方興未艾的碳交易市場。港交所和廣期所8月簽署諒解備忘錄,聚焦國家減碳大計,倘能合作發展出離岸碳交易期權和牛熊證,本港確有機會後發先至,躍為區域碳交易中心。
綠色金融是涉及金融、科學、法律,及風險管理等跨領域知識的新興範疇,環球銀行、基金和顧問公司等皆求才若渴。據報有本港企業願加薪多達4成,從歐美澳洲爭逐富經驗人才,新一份施政報告亦表明,將ESG專才列入優才計劃清單。
環球求才若渴 ESG職位薪高
CFA協會兩年前開辦ESG投資資格證書課程,本港屬五個可報讀的地方之一,但環球至今逾11,500名學生之中,大多數來自英國,顯見港府仍要更積極推動本地培訓,加強公眾認知。
環保今後關乎各行各業,有本地老牌地產商3月曾辦大型招聘會,冀填補近1,000個職位,當中薪酬最高者正是月薪可達10萬元的ESG策略師。隨著環球暖化加快,有力助各國紓減惡果的綠色金融人才,也將日益渴市。
撐運動.護關節 | 維柏健健骨鐵三角【關節健骨至尊(升級版)】激筍買1送1 (原價$388)!同時修復、抗蝕、強骨,7天見效。立即把握健骨良機!(優惠期至18/9/2025)►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