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地建屋頂頭事 拆牆鬆綁速規劃
29/09/2021
施政報告下周三公布,消息滿天飛,包括降低祖堂地出售門檻、釋放部分濕地發展、考慮搬遷貨櫃碼頭云云。本港樓價7月再度破頂,最新8月數字略為回落,但仍處近年高位。港府面對這個多年的深層次矛盾、以至中央近月不斷施壓,覓地建屋誠屬特首林鄭月娥的頂頭大事。祖堂地規模龐大,適當拆牆鬆綁,更有利新界整體發展規劃,迎接大灣區機遇,但當局仍須從速做妥相關研究規劃,避免出現利益傾斜。
樓價處近年高位 增供應不容緩
根據不同消息,林鄭準備出多招增加土地供應:降低祖堂地轉售門檻,提供更多基建增加「土地共享計劃」誘因;釋放河套區部分濕地,併入古洞北發展區;利用綠化地段建屋;研究搬遷葵涌碼頭,騰空市區臨海地日後建屋。
今年3月,副總理韓正已多番提及要解決香港土地房屋問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7月亦聲言,本港2049年前將告別劏房及籠屋。林鄭上周強調,將憑藉管治效能提升,解決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但亦坦承房屋議題,「比較要花時間解決」。
不過,差估署數據顯示,7月私宅售價指數再創新高,比前年5月的舊紀錄高約0.2%,施政報告已無餘裕歎慢板。市民不僅期望年底公布的公營房屋供應量達標,更預期特首下周交出中長期覓地方向和時間表。
據政府資料和鄉議局推算,新界最大地主是約7,300個祖、堂,共持逾2,400公頃所謂「阿公地」,佔全港私人農地、棕地總面積37.5%,比四大地產商相關土儲,以及政府所擁農地,分別多逾兩倍。
要開發祖堂地,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新界條例》規定出售時,必須得到百分百子孫同意,不易達成。港府過去規劃新發展區時,亦每每要避開原居民地皮,影響發展用途規劃,妨礙與深圳、大灣區的產業互相配合,有議員和學者建議參考《強拍條例》,將轉售門檻降至8成。
比起利用祖堂地營運回收場、拆車場等每月收取數元呎租,原居民大概不會抗拒賣地建樓;不少地產商因祖堂地卡住農地土儲,同樣希望能統一發展,阻力料有限。
研祖堂地現況 嚴防利益傾斜
港府當下應不難大刀闊斧修例,但更重要是制定完善新政。首先,須盡快調查祖堂地分布、面積和現況,緊握相關土地、以至地區發展格局的主導權,且以「套丁」為鑑,查找會否已有資金偷步掌控地皮;也要合理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應對坐地起價。
新界西北應是港府能在最短時間找到大量地皮發展的地方,但當局若輕率動用區內濕地或綠化地帶起樓,定惹來關心愛護郊野、環保人士及環團質疑未有先利用非法作業的棕地。
至於搬遷貨櫃碼頭,無論落戶長洲南抑或屯門填海地都好,不僅成本高昂、耗時費力,而且會影響國家對本港航運和貿易中心地位發展的規劃,以及粵港澳一體化進程,茲事體大,有需要更深入研究,與深圳和廣州政府等從長計議。
覓地建屋助市民「上車」,固然是港府當前最急要務,卻不等於可以草率改劃任何商業地發展住宅,以免挫損任何行業、以至全港的長遠競爭力。
【你點睇?】普京期望上合組織能形成歐亞不可分割的安全架構。你認為上合是否有實力擔任更重要的全球安全角色?►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