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2025 11:50
麥格理列中國科技未來10年十大領域,涉核能、IP

核心摘要:
麥格理25日報告指「中國製造2025」已完成,後續無「中國製造2035」計劃,未來產業政策聚焦十大新數字科技領域,政府計劃投入1380億美元創投基金,至2035年維持自給自足目標,先進半導體仍存瓶頸。
事實要點:
▷ 麥格理25日報告稱「中國製造2025」完成,未提後續「中國製造2035」計劃。
▷ 未來十大重點領域包括半導體、核能、AI軟件、自動駕駛等,政府計劃投入1380億美元創投基金。
▷ 至2035年維持自給自足目標,先進半導體領域仍存瓶頸。
▷ 報告提及小米進軍電動車領域,騰訊、阿里涉足數據中心、AI模型等。
▷ 涉及企業包括中國核電、東方電氣、寧德時代等12家上市公司。
麥格理25日報告指「中國製造2025」已完成,後續無「中國製造2035」計劃,未來產業政策聚焦十大新數字科技領域,政府計劃投入1380億美元創投基金,至2035年維持自給自足目標,先進半導體仍存瓶頸。
事實要點:
▷ 麥格理25日報告稱「中國製造2025」完成,未提後續「中國製造2035」計劃。
▷ 未來十大重點領域包括半導體、核能、AI軟件、自動駕駛等,政府計劃投入1380億美元創投基金。
▷ 至2035年維持自給自足目標,先進半導體領域仍存瓶頸。
▷ 報告提及小米進軍電動車領域,騰訊、阿里涉足數據中心、AI模型等。
▷ 涉及企業包括中國核電、東方電氣、寧德時代等12家上市公司。
報告亦特別關注十大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半導體、核能、數據中心、生物科技、數字貨幣、AI軟件、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邊緣計算AI和IP娛樂。該行預計,上述領域未來領導者,將於未來10年佔據領先地位,並跑贏大市。
報告續稱,至2035年,仍預期維持「自給自足」目標。雖然估計先進半導體等領域仍將存在樽頸位,但中國在發電、基礎設施及先進製造業方面仍保持明顯優勢。該行亦稱,中國優勢並非來自原始運算,而是來自人工智能與世界互動的下游應用。
該行提到,中國主要企業已開始利用於過去10年所累積的核心技術進軍新的領域,如小米(01810)成功進軍電動車領域,受惠於中國電池、自動化等快速發展。
另在數字化領域,騰訊(00700)、阿里巴巴(09988)等網路巨頭涉足多個領域,包括數據中心、AI模型、醫療保健、IP和娛樂以及虛擬資產,與美國大型上市公司並無分別。
此外,在上游領域,隨著中國投入半導體核心建設,以及為中國核電(滬:601985)和東方電氣(01072)等核電龍頭企業提供基本負載發電廠支持,該行稱仍可見大量機會。(rh)
股票編號及名稱 | 目標價 | 評級 |
---|---|---|
東方電氣(01072) | 17.9港元 | 優於大市 |
騰訊(00700) | 704港元 | 優於大市 |
阿里(09988) | 135.2港元 | 優於大市 |
網易(09999) | 256港元 | 優於大市 |
小鵬汽車(09868) | 98港元 | 優於大市 |
小米(01810) | 61港元 | 優於大市 |
泡泡瑪特(09992) | 400港元 | 優於大市 |
中廣核電力(01816) | 3.7港元 | 優於大市 |
寧德時代(深:300750) | 320元人民幣 | 優於大市 |
比亞迪(深:002594) | 150元人民幣 | 優於大市 |
雙環傳動(深:002472) | 43.5元人民幣 | 優於大市 |
恒瑞醫藥(滬:600276) | 84元人民幣 | 優於大市 |
*編者按:本文只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經濟通通訊社》、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