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5,464
-62
(-0.24%)
--
--
(--)
--
--
(--)
0.00億
3,875.53
0.00
(0.000%)
4,523.71
0.00
(0.000%)
0.000
(0.000%)
--
--
(--)
109,069.9900
-167.4400
(-0.153%)
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04
十月
旺角麥花臣場館|巡演走遍全球  竇靖童《狀況外演唱會》音樂漫遊終站  十月香港壓軸登場  7月10-13日網上優先訂票 旺角麥花臣場館|巡演走遍全球  竇靖童《狀況外演唱會》音樂漫遊終站  十月香港壓軸登場  7月10-13日網上優先訂票
旺角麥花臣場館|巡演走遍全球 竇靖童《狀況外演唱會》音樂漫遊終站 十月香港壓軸登場 7月10-...
推介度:
04/10/2025
08
八月
香港演藝學院|滙豐160週年滙聚怪招《笨蕉大劇院》 香港演藝學院|滙豐160週年滙聚怪招《笨蕉大劇院》
香港演藝學院|滙豐160週年滙聚怪招《笨蕉大劇院》
推介度:
08/08/2025 - 18/09/2025

立法打擊網絡欺凌

石老師工作室
為理發聲

  與成年人一樣,今時青少年在社交平台透過圖像或文字,分享個人生活體驗及想法,極為普遍,但這些網絡的「足跡」卻容易被人利用,令當事人備受困擾。新學年剛開始,老師及家長應更留意這種欺凌的新形式,好讓青少年心理情緒免受影響及傷害。

 

  有調查顯示,在2,000餘名受訪的中學生中,有逾半(54.7%)曾在未經同意下,被別人公開個人資料,包括個人影片、姓名、生日及手機號碼等,逾半被同學公開資料,但近四分一(24.7%)人卻不清楚遭誰人公開,而近半數人(48.2%)都會以上載對方個人資料進行報復。亦有12.5%知道被人「起底」後,更曾出現「嚴重」至「非常嚴重」的抑鬱或焦慮。

 

  網絡欺凌固然可以是騷擾、恐嚇、誣衊、詆毀、威脅、散播謠言等,但原來「起底」—在網上公開其他人的個人資料,以達至「公審」的效果,都屬於網絡欺凌,部分受害人會因飽受困擾而抑鬱,甚至傷害自己。

 

  在過去5年,私隱公署收到關於「網絡欺凌」的投訴不斷在上升,但本港暫時卻沒有法例可完全保障市民,包括青少年免受欺凌。

 

  本港今時只有《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及《不誠實取用電腦》條例可規管相關行為,但《不》條例最近已引發法律爭議。因此,在未有完善的法例規管與保障之前,市民及社會宜多加留意。

 

  校園欺凌若在學校範圍內發生,它對學生無論身與心所造成的傷害,相信老師都會較容易察覺及識別出來,但以上調查則顯示,有逾半受訪者是被同學公開資料,這已是校園欺凌的延伸,只是形式不同、「場景」有別而已。其中最大的分別是,欺凌者可在網上隱藏他們的身份,而不必親自運用武力或社交手段等來達至欺凌的目的。此外,由於網絡有突破時間和地域限制的特點,欺凌者更可隨時隨地,向受害人持續「攻擊」,令傷害更深。

 

  青少年學生通常會意識到姓名、身份證、銀行戶口資料等是個人資料,至於其他如照片、影片、感情狀況等,在未被人「起底」前,他們可能難以想像這些資料可以為自己帶來的傷害。因此,學校、家長除了要關注學生、子女的情緒外,還要不時強調尊重其他人的私隱,以及建立人際關係的正確態度,這些原則都不應因虛擬世界的興起而被人遺忘,甚至消失。

 

  虛擬世界造就了新的社群,也造就了新的犯罪條件和場景,網絡欺凌正是欺凌的新形態。

 

  要打擊虛擬世界層出不窮的網絡罪行,政府必須盡快立法或修訂相關法例以保障市民,包括青少年在內身心和財產的安全。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海鮮網購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