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議員應走出舒適圈

議員應走出舒適圈

李慕飛
港是港非

  立法會由7月中開始休會,直至10月中才復會,外間一般稱為放暑假。嚴格來說,7月是立法年度的終結,10月是新一立法年度的開始,通常先由行政長官宣讀《施政報告》,立法會才正式展開新年度工作,這是沿襲於英國國會。不過,由本屆立法會起,政府已將立法年度改為由1月至12月,所以目前立法會是正正式式放暑假。事實上,市民一直對立法會放長暑假感到奇怪,甚至不滿,亦有輿論認為應取消暑假,或至少將暑假大幅縮短。

 

  市民其實對立法會放暑假,或多或少存有誤解。暑假期間,立法會仍然有不少委員會開會,更有委員會到外地考察,所以並非完全停頓。另外,放暑假亦有實際作用,因為香港立法工作需要很長時間,政府官員需要做大量準備及研究,所以過去立法年度完結,需要時間讓官員總結及準備,即使目前已經改制,實際情況並未改變。所以,筆者相信,每年暫停會議是有必要性,問題是休會3個月是否太長,特別是今時今日世界瞬息萬變,立法會放長假一定影響社會觀感。

 

暑假期間,立法會仍有不少委員會開會,所以並非完全停頓。(Shutterstock)

 

  誠然,要講社會對立法會的觀感,放暑假可能只是次要,目前最大問題是社會對立法會無感覺。自從展開愛國者治港,立法會的工作是協助政府做好立法工作,講句公道話,議員大都是認真論政,無論立法、監督及提出建議,都有不錯的表現,但無奈一般市民不會了解,市民更加不明白過去因為拉布的歪風,令到香港積壓大量法例未能因應社會發展而作出修改,以及有大量建設工作未能及時上馬。市民見到立法會「無嗌交」、「無show睇」,自然對立法會毫無興趣,久而久之,就感覺立法會不存在。

 

  所以,立法會當務之急,是重建社會對議會的信心。筆者認為,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賦予更多工作給立法會議員,鼓勵他們走出議會、走向市民。具體來說,政府制定政策、法案,均需要了解民意、民情,過去政府不時誤判民情,政府可以委託議員到所屬地區、組別或團體,定期舉辦交流會,以切實了解民意民情,並提交報告。議員是民眾代表,有關工作絕對合適。

 

政府過去不時誤判民情,推行圾徵費便是一例。(政府新聞網fb圖片)

 

  此外,亦可以要求議員參與政策制定,以及推廣政策。由於官員往往不了解社會最新情況,在落實政策時有可能作出錯誤決定,垃圾徵費就是明顯例子。政府可以因應政策落實情況,成立工作小組,邀請議員參加,由官員及議員合作,做好政策落實工作,避免類似垃圾徵費的事件重演。

 

  最後,必須指出,要求議員負責更多工作,其實亦是一種政治磨練。從現實的角度看,由於議員比政務官更熟悉民情及政治,立法會勢將成為政治官員的搖籃,由議員出任司局長是未來新方向,所以天降大任於斯人,必須有充足的鍛練,議員走出立法會、走出舒適圈,是愛國者治港的重要一步。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etnet用戶專享

獨家網購優惠

作為您最信賴的生活夥伴,etnet除了提供全方位的財經及生活資訊,並特意為用戶送上精心挑選的專屬網購優惠!

投資組合
股票組合
會員登入
登記成爲新會員
會員專區
語言
轉色
主題顏色
串流報價服務
數據庫及數碼解決方案
流動平台
Follow us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